农产品市场的垄断与利益,将颠覆你对滞销的

年的最后一个月,社区团购买菜突然火爆。一些互联网巨头将目光对准了社区团购,也成为了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之一。在外卖以及打车之后,卖菜成为了这些互联网巨头竞争的下一个目标点。看看微博网友是如何看待这个目前“可以尽情薅羊毛”的社区团购:“好是好,心疼那些卖菜大爷大妈了,以后都互联网买菜了,他们就没有收入了。”“现在是便宜,给羊毛你薅,但等把实体店被挤出局了,随之而来的是天天涨价,就像现在的外卖平台。”“羊毛出在羊身上,你薅10年的羊毛,他们只需要一次收割就能割你一辈子。”“你以为是薅人家羊毛,其实不过是吃着人家喂的草,等他们垄断提价的时候就能明白,薅着薅着自己就成羊毛了。”“美国的大公司都在搞科技,中国的大公司都在卖白菜。”“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有小米、华为、格力这样用心做产品的公司。”“巨头们为了争抢卖菜大妈生意的场景有点不堪。”“马斯克想着怎么上天抢天轨,马爸爸们却想着如何下沉抢流量,把小商铺们‘灭口’。”以上来自网友的评论可谓精彩,也是对近期人民日报评论的认可,面对社区团购赛道上的乱象,人民日报是这样评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巨头应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在国外在高科技方面对中国卡脖子时,这些巨头企业应该承担更多责任,而不是和其他人抢占市场。在如今的这个时代,科技创新能力才是关键,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互联网巨头卖菜,吃相何止难看?近期,社区团购赛道有点发高烧。互联网巨头们纷纷高调表态“不设限”“争第一名”,给人留下一场生死决战的观感。与之对应的是,各家地推铁军扫遍大街小巷,免费领鸡蛋、蔬菜,一块钱的水果,价格低到怀疑人生。此前,社区团购已经经过一轮洗牌,呆萝卜、松鼠拼拼等均陷入烧钱困局,不得不大规模收缩、裁员,市场一度坠入寒冬。而随着巨头们的入场,今年的社区团购则被认为是社区团购的升级版。滴滴:率先进入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巨头,是与生鲜电商毫无关联的滴滴。滴滴5月组建事业部,6月15日小程序上线,凭借疯狂烧钱补贴,日单量迅速突破万。11月3日滴滴CEO程维曾在内部表态:“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美团:这两年都在往生鲜发力的美团。在10月的最后一天,美团CEO王兴在内部会议中喊出: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的生鲜零售业务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战争,定位为全公司的“一级战略”。拼多多:拼多多的黄铮强调,一定要在农业生鲜领域加大投入、深度创新,未来5年投入不低于亿元,买菜业务将是拼多多的试金石,“它必然也是个长期业务,是好多年的全力长跑”。京东:12月初,京东的社区团购业务也开始频繁露出媒体,京东社区团购业务并入京东,并升级“京喜”为事业群,由刘强东亲自带队,宣布7亿美元战略投资兴盛优选。阿里巴巴: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的反应似乎有些“迟钝”,声量较小,从来没有在集团层面表态过自己在社区团购上的布局,仅参与了十荟团的C3轮融资。从巨头们入局社区团购来看,“烧钱三板斧”仍是他们一贯的做法,有钱的烧钱,没钱的退出;从区域来看,所有的社区团购都不约而同地避开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开始扎营二三线城市,向县域市场拓展。

产地的进货价便宜了,按理说市场的销售价格也会下降,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差?

接下来的内容,将颠覆你对滞销的原有认知,那就是垄断和利益。

河南:蔬菜丰收却滞销菜农免费赠市民品尝

垄断并非是说对于农产品的垄断,商人囤积居奇,这种虽然有,但仅仅体现在姜、蒜等一些小的品类。这里指的垄断是两个常常被忽视,一是生产资料的垄断,二是批发市场的垄断。

种地不赚钱,农产品价格低是一方面,投入高是另一方面。我国在种子和化肥主要是钾肥上都受国外巨头企业垄断,价格高,导致成本就高。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普遍具有地域垄断特征。而且大部分批发市场都是私有的,垄断加私有这就注定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利润为最大化目标。

批发市场为了追求利润,向商人收取管理费、摊位费、卫生费、停车费等等。商人为了赚钱,只好压收购价,高价卖出。农产品本身易腐烂、难保存,提高了农户对收购商的容忍度,最终也只能贱卖。现在,农产品想来想去大部分也只有卖给收购商这一条路。以前可以自己拉着蔬菜水果去摆摊销售农产品,现在拉着农产品进城都很难,别说叫卖了。

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餐桌,常常要通过这些步骤:产地——代办——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商超、摊贩——消费者,这中间的每一步,都在逐利。李老板长期从事蒜薹生意,收购价2块钱的时候,卖4块钱一斤,一天可以卖斤。现在滞销,他1块钱收购,卖3块钱,一天可以卖斤,赚1元。但如果他还卖4块呢?那他可能还卖斤,一斤赚3元,还是能赚1元。

降不降价,对李老板来说赚的差不多。蒜薹便宜了,加大采购量不仅需增加人工和交通费,还麻烦费事。而且就像刚才所说,批发市场都是地域性垄断的,一个城市可能只有一个大型批发市场,那批发商们会不会达成自己的默契呢?

农业传统上被视为第一产业,那就意味着以产业经营而言,必须有相应的合理的人力、资本等要素持续投入,农业才能持续发展。在要素市场化机制下,决定了农业部门须具有高于、或者至少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才能获得各类要素的青睐。从上述角度来看,当前的中国农业无疑是反例。据统计,年各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房地产业为10.09%,银行业为35.88%,非银金融业为10.72%,而农林牧渔业仅为7.71%,远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在市场机制决定要素配置的条件下,农业领域必然缺乏对资本的吸引力。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相对仍然高比例的农业人口,年,中国的农村和农业投资只占全社会投资的5%。与此同时,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个渠道,农村储蓄资金还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流出了亿元!尽管缺乏资本投入,但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和劳动力却不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年人口普查有5.6亿,其中农村人口4.5亿。70年过去了,中国人口增加到了14亿,虽然城市化在发展,但农村常住人口比例仍高达40%,约5.6亿人口,相当于建国时总人口,若以户籍人口60%比例计,农业人口高达8.4亿人。假如中国有10%的农村人口在从事农业活动,那么就是1.4亿人。按前述统计,意味着中国至少剩余约4亿农村人口。放在世界背景下看中国的农业,我们必须客观承认,中国的农业水平低、生产率低、产出低。这样的水平之下,资本自然不愿投资农业。

我就知道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sejingdian.com/xjyxyj/76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