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大健康8月27日消息,今日晚间,鱼跃医疗发布年中报,其实现营业收入25.02亿元,同比增长12.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13.49%。基本每股收益0.53元。
同日,鱼跃医疗还发布公告,称将吸收全资子公司江苏鱼跃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简称“鱼跃器材”)。公告表示,整合其相关资源,是为了优化公司资产管理结构,减少管理层级与部门,提高资产运营效率,降低管理及交易成本。
业绩增速放缓,线上平台销量已超线下
除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外,鱼跃医疗在上半年的其他几项数据也可圈可点。报告显示,鱼跃医疗主营业务的净利润为5.11亿元,同比增长14.42%;销售毛利率为41.22%,略高于去年同期;研发投入为.57万元,同比去年增长38.96%。
另外,鱼跃医疗在上半年的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4.12亿元,同比增长了30.56%,其解释,主要系线上天猫旗舰店收归自营,从而产生的相关销售费用增长及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增长所致。
根据近鱼跃医疗近5年半年业绩走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属于“成绩平稳”水平的队列。但大方向看,增速自年起,呈现逐步放缓的趋势。
从各产品收入占比来看,家用医疗板块依然是其最大营收来源,核心产品血糖仪及试纸增速超过40%,电子血压计,轮椅车,体温计,AED等产品增速超过20%。另外医用呼吸及供氧、医用临床产品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在营销方面,鱼跃医疗配合产品组合式销售,营销渠道采取协同性拓展策略。报告期内,其主要加强终端注重实销的销售策略,加速清理渠道历史存货。
由于在多个电商平台均设有品牌旗舰店,鱼跃医疗的线上平台销量对于业绩的拉动效应明显。公告中表示:线上平台的销售体量已超线下,结合线上平台在体量超过线下板块且消费市场整体乏力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近20%的增速,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际化”步伐放缓,子公司贡献能力强
早在年,鱼跃医疗就曾打出“国际化”和“出海”的牌,其产品已经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圣地亚哥、德国图特林根都建立了研发中心,全球多地设立办事机构。吴光明也曾多次表示,国内的市场竞争已经日趋激烈,放眼海外,全球大健康领域仍是非常广阔的市场。
然而,从年中报数据来看,鱼跃医疗出海的速度似乎在放缓。报告期内,其内销收入为21.09亿元,占据总营收比例84.30%,外销收入3.7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14.93%。在年,其外销收入占据总营收的比例是16.05%。
纵观中国医疗器械发展,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痛点,鱼跃医疗近几年来习惯“广收购”的打法。年起,其逐步收购上械集团、上海中优、曼吉士Metrax、美诺AmsinoMedica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鱼跃医疗实现了品类的扩增。
数据显示,鱼跃医疗目前拥有产品品类达多种,产品规格近万个,覆盖家庭医疗器械、医院设备、临床耗材、急救设备、中医器械、手术器械、药用贴膏和高分子敷料、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等各个方面。
中医器械、院内消毒与感染控制均属于临床板块,业务多归属于鱼跃医疗的子公司。这一板块的核心子公司均保持了快速增长,苏州用品厂中医器械业务营收达到1.58亿元,同比增长30.39%;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同比增长18.91%;上海中优业绩表现最为亮眼,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同比增长17.52%,实现净利润0.71亿,同比增长61.65%。
子公司优秀的成绩,给鱼跃医疗的业绩增色不少,但另一面或许也显示出其内生力量的薄弱。在上半年,鱼跃医疗还在加大投资,其曾使用募集资金对上手金钟江苏公司、利康医药科技江苏公司、上卫中亚江苏公司分别进行增资,合计投入超5亿元。
截止报告期末,鱼跃医疗的商誉余额为7.36亿元,占公司资产总额比重为9.96%,这意味着,如果未来被收购的公司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或因各种因素被注销,鱼跃医疗极可能出现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