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家护’不是一个公司名称,也不是一个企业项目,它是一个政府的品牌,提供的是政府购买居家上门照护服务。”
上周,第八届江苏老博会顺利闭幕。期间,10多位政府领导和业界专家,聚焦“江苏社区居家养老和适老化改造”这一话题,对目前居家养老的现状、发展前景、模式等进行了详细探讨。
在此期间,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副局长王津东分享的《小江家护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报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小江家护”所带来的运用互联网、标准化、智能化等做产品和服务的思维,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南京江宁区民政局副局长王津东在论坛现场“小江家护”到底是什么?它又能够为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带来什么样的参考意义?1依托于江宁雄厚经济实力
南京江宁区,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主城,航空、港口、铁路、公路交通体系汇聚,是南京对外沟通的重要枢纽。江宁区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个社区,常驻人口近万人,老年人口21万人。8年,江宁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亿元,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亿元,经济实力雄厚。之所以要介绍江宁区的这些背景,王津东表示,这是政府能够为区域居民提供更好服务的最大基础。据了解,江苏区民政局旗下的居家服务品牌“小江家护”,成立于8年,主要是为江宁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低保残疾人、低保边缘残疾人,和孤儿、监护无力儿童、监护缺失儿童,这三类人群提供免费的居家照护服务。而从今年8月起,老年人的范围,最终扩大到80周岁以上。到目前为止,服务覆盖人群超过人,区财政每年投入达到万元。2整合第三方资源,标准化规范管理
王津东表示,整个服务范围广、服务人数多,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身的人力、财力、资源比较有限,想要把它做好,真正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必须要跟专业的大型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所以,最后项目采用了片区管理体系,整个江宁区划分为两大片区,最终由宝大健康中标第一片区业务,瑞芝康健中标第二片区的业务。所有的业务采用标准化系统进行管理,必须遵照5大规范。定制化服装:每个护理员配发夏季两套、冬秋季各一套定制化服装。“小江家护”也是目前南京护理员配发服装最多的居家养老项目。
定制化护理包:江宁要求为每一名护理员配发定制化护理包,包括视频记录仪、电子血压计、电动理发器等16件工具,是工具最全的居家养老项目。
全流程信息化:江宁在8年,自主研发了小江家护的信息系统,包含了在线申请,社区、街道、民政三级审批,第三方公示等各个模块,系统还同时支持数据分析和大屏展示,大大提高了效率。一个由政府部门主导设计的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完全具备了商业化应用的条件。
第三方监管:采用第三方对服务进行跟踪监管,包括了%的电话回访和2%的上门监测。王津东说,2%的数字虽然不高,但是因为基数比较大,区域范围比较大,所以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运营架构独立:系统平台、跟踪监管、线下服务三个板块完全独立,相互制约,保障数据安全、保证服务质量。通过一年多的运营,“小江家护”这个品牌,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市场规模化。江宁的居家服务已经从之前的面向特困、五保等非常小众的群体,扩大到面对全体老人。二是规范化。全面采用SOP标准化流程,从护理员上门开始,护理员说的每一句话、为老年人护理的每一个步骤、甚至每一块抹布的颜色进行明确,为居家服务对象提供高标准服务。比如,“小江家护”为老年人提供的是水浴而不仅仅是擦浴,让失能的老年人享受到久违的被热水包围的感觉。三是实现了本地化的品牌,通过政府和机构的合作,做出了江宁独有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有了好的开端,也为以后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四是有了稳定的护理员队伍。王津东表示,这跟之前介绍的江宁的经济实力有关,得益于江宁45-50元/小时的补贴标准,跟业界相比要高。所以,“小江家护”护理员的月薪达到了元,还有五险一金,最高的一个月拿到元,整体离职率比较低。高收入也设置了高门槛,“小江家护”护理员所有上岗人员都要接受江苏经贸学院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实现了良性循环。3
根据用户需求导向推产品
除了居家照护服务,“小江家护”陆续推出的智能手环、联网烟感、银发助餐服务、互联网+慈善银行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产品服务对象覆盖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基本上都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而推出的,所以备受欢迎。如为了保护老年人安全推出的“智能手环”。产品操作非常简单,功能却包括SOS呼救、健康监测、智能导航、六模定位、跌倒识别、离家判定、事件提醒等等,非常受老年人的欢迎,在线率高达92%。还有一款产品叫“联网式可燃气体感应”,可三方报警。烟感器与江宁区消防大队指挥中心实施对接,在警报器发出报警讯号后,能第一时间将烟感报警信息发送至消防指挥中心,确保及时响应。同时,用户家属、养老服务场所负责人也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报警信息。小江家护0名线下护理员团队则随时待命,一旦有确认的紧急情况发生,将就近调度护理员前往事发地处理紧急情况。由此,“小江家护”实现了从服务发起,到响应、上门、回访和紧急事件的处理,这一整套养老核心体系,实现了完美闭环,也让老人切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家护”服务。比如有一次,“小江家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个老人通过“智能手环”呼出的电话呼救,说自己心脏不舒服。
工作人员立马下了紧急工单,让护理员上门查看,护理员上门后又联系上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处理后续事宜,最终老人安全脱离了危险。
4互联网、黑技术
王津东表示,“小江家护”这一套系统能够顺畅运转,跟一开始项目就采用了很多互联网和高科技的思维有关。这也让“小江家护”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半径,得以更好地延展。①上门医疗照护
9年,小江家医院、南京医院、医院和宝大健康等联合推出互联网+护理品牌“爱护e家”,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医疗照护服务。
每一名护理员的APP均可实时联线医生,通过华为远程医疗系统,就服务对象的个人慢性病管理、医疗保健、急症处理进行咨询。
自9月份运行以来,已累计为名服务对象提供远程医护咨询服务。
②刷脸助餐
“小江家护”采用黑科技“刷脸”实现“银发助餐”服务,也曾经在南京激起过非常热烈的反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