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受益于疫情,公司额温枪、呼吸机、消毒感控等产品疯狂吸金。
微创医疗一直注重内生外延,创新产品迭出,拆分心脉、心通、骨科国产化、全面布局机器人等业务,且公司被高瓴资本等知名基金持续加仓,给二级市场充分信心。
凯利泰则是因为积极剥离非主营业务,核心业务椎体成形微创产品继续保持高增长,总收入超预期增长4.%,且年顺利完成Elliquence收购及销售渠道整合,产品开始放量。
Top15器械上市公司中,仅有昊海生科的市值较年年底,有所下降(-16.1%),我们分析,是因为年收入增长滞缓(+.9%),净利润同比下滑17.%,且医美终端市场行业整顿、疫情、频繁高溢价收购形成较大商誉等因素都导致市值表现不乐观。Top15上市医疗器械公司主要年报相关数据(不含IVD企业)提示:请横置手机浏览来源:浩悦资本整理Top15上市医疗器械公司TOP1:迈瑞医疗(.SZ)整体营收:年,迈瑞医疗营收.56亿元,位列全球医疗器械年营收第4名,同比增长0.8%,毛利亿元,同比增长17.97%,毛利率65.4%,同比减少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5.85%。业务营收分析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各产品销量增速分别为监护仪(+9.47%)、麻醉机(+14.6%)、除颤仪(+4.47%)、灯床塔(+8.44%)。输注泵、呼吸机等均高速增长。监护仪产线的高端N系列占比迅速提升。本业务线是公司的优势业务线,其中监护设备在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全球第三。在新冠疫情影响下,00年本条业务线预计也将迎来更高的业绩增长。
体外诊断业务:化学发光,年推出的高速发光机器装机超出行业预期,位列全国第一,化学发光版块实现超过70%的高增长。血球类仪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且其高端产品和血球医院抢占外资产品市场份额,迅速缩小与希斯美康的差距。
医学影像业务:超声业务,公司去年增速远超行业,市场占有率继续稳步提高,位列第三,进一步大幅缩小与GE、Philip两大传统外资巨头的差距。高端超声产品Resona系列获得国外主流医疗机构认可,成功进医院“医院医学中心”,年公司高端R系列产品实现50%以上的国内业绩增速。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浩悦资本整理产品动态:年,公司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达到个,年内新增68个,国内1款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创新审批通道:光声(ResonaY)超声诊断仪。
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产线,年公司推出了亚重症中央站HYPERVISORX、中端监护仪ePM系列、新一代AEDBeneHeartS/C系列、高端麻醉机A9/A8、高端手术灯HyLEDX系列、气腹机HS/GS系列硬镜系统、硬镜器械系列新产品。
在医学影像业务产线,年公司推出了高端台式彩超ZSV9.1、中高端台式彩超DC-80XIV.0、中端便携彩超TE7V4.0、新低端便携彩超Z50/60、新低端黑白超DP-60/50等新产品。
体外诊断业务产线,年公司推出了血液分析工作站CALPlu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L-6iM以及一系列生化和免疫试剂新产品、半自动尿机OPM-15系列等全新产品和升级版本,其中M6系列产品是中国首条全自主检测模块的流水线。
在传统的三大支柱业务之外,公司也在拓展微创外科领域相关业务,已推出包括光学内窥镜,外科腔镜,冷光源,气腹机,微创手术耗材等产品。
年报浩悦观点:迈瑞医疗市场经营一如既往的稳健,公司保持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迈瑞医疗年实际研发投入金额高达16.5亿元,远远超过Top15中其他医疗器械公司的研发投入),构建了强大的技术专利和产品组合护城河,国内、国外业务齐头并进,迈瑞的未来值得继续看好。0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深化蔓延,极大刺激了公司呼吸机,监护、输注等产品需求;此外,在后疫情期间,公司的检测产品线也有极大概率获得额外增长动力,预计公司的未来营业收入将进一步与第二名拉开差距。顺理成章的是,公司股价在今年继续创造历史新高,进一步显示迈瑞医疗国产医疗器械龙头的行业地位。TOP:乐普医疗(0.SZ)整体营收:年,乐普医疗收入78亿元,增长.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7.5亿元,增长41.6%;如剔除商誉减值以及非经常性业务的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增长0.14%。业务营收分析:分业务来看,器械板块收入为6.亿元,增长5%,净利润约9.7亿元,增长7%。具体来看,支架系统销售17.9%,增长7%,其中生物可降解支架销售约为1.5亿元,销售10,只;IVD试剂销售收入为4亿元,增长4%;外科器械收入.4亿元,增长9%。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浩悦资本整理产品动态:国内款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获得NMPA批准上市,4款产品获得NMPA的注册申请受理。公司及子公司拥有的II类及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共计65项。心血管领域国内首款“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NeoVas)获批NMPA。
药物球囊(冠脉)于年6月获得NMPA的注册申请受理,并通过首次GMP审核,预计于00年上半年取得注册批件。
00年1月,公司自主研制的切割球囊系统获得NMPA审评受理。
自主研制的两款医用血管造影机获得NMPA批准。
公司自主研发的左心耳封堵器于年5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受理通知书》,年动物实验和型式检验进展顺利。
新型纳米膜封堵器已申报注册,现处于评审阶段;纳米膜室缺(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已完成临床试验;生物可吸收封堵器已正式进入临床试验入组,研发进展顺利。
经导管植入式主动脉瓣膜系统,已经过体外和体内的实验成功验证。
人工智能器械人工智能AI-ECGTracker系统年11月获得欧盟CE认证,00年月获得美国FDA批准注册。
公司人工智能AI-ECGPlatform系统年11月获得美国FDA批准注册和欧盟CE认证,00年月获得NMPA注册批准。
年6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凯沃尔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人工智能心电图机(OmniECGB10AI)获得NMPA审评受理,7月完成现场体系考核。
公司自主研发的左心耳封堵器于年5月获得NMPA审评。
年报浩悦观点:不考虑疫情的影响,从器械业务来看,增长动力明显。作为第一家获批可降解支架的厂家,乐普依托其强大的销售网络,我们预计可降解支架经过各省挂网、招标、入院等工作后,会持续放量增长,也期待真实世界中长期临床随访的结果。作为国内除贝朗、垠艺、凯德诺、申淇拿证后即将00年拿证的第三个国产球囊,药物球囊也会大幅增加收入,同时对冲药物支架的集采影响。再加上PCI耗材、IVD、外科器械的快速增长,年器械的收入增速是高于药品的,预计00年也是器械超过药品增速。今年疫情肯定会影响Q1的营收,不过在下半年加上DCB的上市,应该收入还是可以保持增长。TOP:威高股份(.HK)整体营收:年,威高股份营收10.64亿元,同比增长17.7%,毛利65.05亿元,同比增长0.7%,毛利率达6.8%,同比增加1.6bps,不计特殊项目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业务营收分析:年,威高股份继续进行产品结构和业务优化调整,公司的主营业务调整为五大主要板块:医疗器械产品、骨科产品、介入产品、药品包装产品和血液管理产品。公司销售网络构建完善,覆盖非常全面。目前,威高股份拥有一个由5个销售办事处及8个客户联络中心和家城市代表处组成的庞大销售网络,为业绩持续高速增长带来强劲推动力,截至年1月1日,公司国内客户新增44家医院、66家其它医疗机构以及家经销商,公司拥有国内客户总数达到5,68家,其中包括,家医院、家血站、家其它医疗单位和1,家经销商,海外客户总数为4,87家,其中包括,09家医院,1,家其它医疗单位和6家经销商。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医疗器械产品业务又分为临床护理、创伤管理、麻醉及手术、医学检验及其他耗材五类,五项业务共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公司总业务营收的54.4%,其中,临床护理类业务占总营收41.1%,达到4.56亿元,同比增长9.4%,是公司的第一大业务;创伤管理、医学检验业务快速增长;预充式注射器与冲管注射器保持高增长势头。
骨科产品业务超预期增长,实现营收15.56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公司总业务营收的15.0%。产线内脊柱、创伤、关节等业务均实现快速增长,尤其是关节产品增速超过50%。威高股份的骨科业务在国内脊柱及创伤市场分类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是我国少数能打进高端骨科植入物市场分类的骨科植入物公司之一。
介入产品业务产生营收16.56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公司总业务营收的16.0%。自从年威高收购美国爱琅之后(年1月,威高股份以8.5亿美金收购美国爱琅89.8%股份,获得肿瘤介入和血管介入两大类产品),该板块业务增长迅速,公司介入产品业务占比从年的.4%(1.49亿元)迅速提升至16.4%,未来爱琅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有望继续迅速增长。
药品包装业务实现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公司总业务营收的1.4%。公司的预充式注射器与冲管注射器业务两块业务均大幅增长(0%以上),其中,预灌封注射器用于疫苗、生物制品等产品的包装,增长更为强劲。
血液管理产品板块主要包括血液采集、贮存、分离和灭菌消毒等业务,几项业务共实现营收4.5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公司总业务营收的4.4%。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浩悦资本整理产品动态:年,威高股份在国内新取得产品注册证78项,另外还有15项处于注册取证阶段;国外,截止年1月,正在申请中的专利有1项,已经研发完成正在获取产品注册证的有4项。截至年1月1日,公司在国内一共拥有项产品注册证,项专利,其中78项发明专利;在海外拥有项产品注册证,项专利。公司动态:威高股份于年1月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正考虑可能分拆山东威高骨科在A股上市。如果分拆成功,无疑能够释放骨科业务的内在价值,提升公司的市值。作为国内骨科产品全类别厂家,单从产品组合及市场地位来看,威高股份的骨科业务具有较强竞争力及话语权。年报浩悦观点:威高骨科是国内骨科领域营收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主要产品包括脊柱产品、创伤产品、人工关节、手术器械及海星产品,产品种类超过50个(脊柱产品多达16个、创伤产品为11个)。在脊柱及创伤市场分类占据最大市场份额,也是中国国内为数不多的打进高端骨科植入物市场分类的骨科植入物公司之一。但因置身股份公司架构下,市场给予的估值并不能诠释其内在价值,6倍的PE完全掩盖了其国产骨科产业龙头企业的光芒。如果分拆上市成功,可真正释放其骨科业务内在价值,有可能为威高集团再造一个国内市值前十的医疗器械公司,同时预计公司更可借助资本市场的资金及资本运营的优势,强化公司在骨科市场业务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骨科领域市场份额。好棋!TOP4:健帆生物(.SZ)整体营收:年,健帆生物(.SZ)营收人民币14.1亿元,同比增长40.86%,毛利率86.0%,公司净利润5.71亿元,同比增长4%。年,健帆生物投入研发费用达到6,.16万元,占营收4.8%,较去年同期增长48.6%。业务营收分析:公司在国内已覆盖5,医院。国际市场已完成了对50个国家的销售,并且公司的产品在越南、伊朗、土耳其、德国、泰国、拉脱维亚等国家纳入了医保。健帆生物的业务架构:血液净化产品提供商,主要从事血液灌流相关产品及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DNA免疫吸附柱及血液净化设备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尿毒症、中毒、重型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领域的治疗。其中核心产品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销售额1.98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0.66%,增长40.5%,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国内业务占据98.7%,国际业务占据1.8%。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浩悦资本整理产品动态:公司新获授权的专利16项,其中1个实用新型,4个外观设计(包括1个美国外观专利)。截止到本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包括1项美国授权专利),实用新型17个,外观设计个(其中包括1个美国外观专利)。
年1月,公司新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KHA系列)取得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年7月,健帆生物DX-10血液净化机及JF-A血液灌流机入选第五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并于中国医学装备大会上被授予《入选优秀国产设备产品目录证书》。
公司动态公司于年月正式启用血液灌流器自动化生产车间。该车间符合万级标准,洁净区面积达到4,平方米,正式启用后公司血液灌流器产能将达到万支/年,可实现年产值0亿元。
其中珠海健帆园新扩建项目于年月开工奠基,并于年1月0日完成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领先的血液透析器和血液灌流器生产研发基地。湖北黄冈血液净化项目于年月开工奠基,也于00年1月顺利封顶。天津血液净化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年报浩悦观点:截至年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约58万人,新增1.5万人患者。根据行业调研数据,估计我国实际尿毒症患者人数已接近00万人,且未来-5年有望以15%左右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在血透患者依赖医保的现状下,我们相信一定会有一家性价比高的中国版费森尤斯在众多血液净化厂家中脱颖而出。从年报可以看出,公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未来较长时间内公司的主要收入与利润来源仍将为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产品,该产品有极强中国特色,健帆长期独家垄断市场,也是公司有超高毛利和净利的原因,不过目前国内市场也有很多家其他国产厂家灌流器在陆续拿证,竞争压力将持续增加。考虑到目前进口替代的需求,透析机、透析器等技术壁垒高的产品线依旧被进口产品所垄断,如果能够通过内生研发和外延拓展,加速布局透析机和透析器领域,公司依旧有非常好的成长空间。TOP5:华熙生物(.SH)整体营收:年,华熙生物营收人民币18.86亿元,同比增长49.8%,毛利率86.0%,公司净利润人民币7亿元,同比增长.9%。年,华熙生物投入研发费用达到9,88.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7.59%。业务营收分析:华熙生物的业务架构: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以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原料产品主要为公司化妆品级透明质酸、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衍生物收入。
医疗终端产品主要为公司皮肤类医疗产品收入。
功能性护肤品主要为面膜、面霜、乳液、精华水等品类收入。
公司国内业务销售15.6亿,占比80.99%,较上年增长61.%,主要为透明质酸相关医疗终端产品及功能性护肤品销售规模不断增长所致。国际业务.58亿占比19.01%,较上年增长14.14%,主要系公司原料产品境外收入增长及Revitacare主打的Cytocare品牌中的医疗终端产品境外收入增长所致;国际市场,公司医药级玻璃酸钠产品在国际上取得了包括欧盟、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印度在内的注册备案资质项,医疗终端产品在国际取得药械类认证11项;销往海外6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客户超过,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与客户合作已超过15年。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浩悦资本整理产品动态:公司已申请专利项(含发明专利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5项,国外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项),正在审查中的专利18项。其中,“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盐的方法及所得寡聚透明质酸盐和其应用”技术专利获得第1届中国专利金奖。
产品创新方面,年公司新上市原料产品6个,包括宠物用透明质酸、计生用透明质酸等,新增产品规格11个。其中:
年单相交联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年,公司利用交联技术开发的首款高端敷料医用透明质酸钠无菌海绵获得批准上市。
年,公司一款新型透明质酸钠凝胶获得批准上市。
公司动态:年4月初,公司正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于同年1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
年,公司在天津的透明质酸相关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巢湖工厂正式投产,济南新厂区吨透明质酸新生产线也于年6月建成投产。公司透明质酸原料年产能达到0吨,全球首次实现透明质酸酶和酶切寡聚透明质酸的规模化生产。
年报浩悦观点:根据研究机构FrostSullivan的分析,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达到吨,-年复合增长率为.8%,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18.1%的高复合增长率,预计0年销量可增长至1,吨。受监管的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在年达到1,16.7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在0年达到,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4.%。从年报可以看出,公司收入结构已经在调整转型,原先占比较大的原料产品增速放缓,以透明质酸注射等为代表的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增速较快,成为公司维持高增长的引擎。建立了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及功能性护肤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不断带动公司整体业绩快速发展,成本优势逐渐体现。另外国内的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国外销售,可见公司销售重心已经在像国内倾斜,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然而美容行业产品新技术迭代速度较快,技术专利壁垒较高,同时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在疫情影响经济下行趋势下,需要依靠在内生研发和资本外延拓展,保持公司长期稳定的竞争力。TOP6:大博医疗(.SZ)整体营收:年,大博医疗营收1.57亿元,同比增长6.77%,毛利10.76亿元,毛利率85.61%,同比增长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5.%。业务营收分析:大博医疗以骨科植入性高值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主营业务,其业务板块包括:创伤类产品(6.8%)、脊柱类产品(1.08%)、微创外科类产品(7.9%)、神经外科类产品(.74%)、手术器械(1.69%)和其他产品(.8%)。创伤类(+60.9%)、脊柱类(+71.95%)和微创外科类(88.06%)产品是大博医疗业务的核心增长驱动力。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浩悦资本整理产品动态:已持有国内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9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个,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1个。新取得二类及三类注册证共16个,其中种植体系统、不可吸收带线锚钉及带袢钛板系统注册证的取得,开启了齿科与运动医学产品的长期布局;椎体成形系统的获证,丰富和完善了脊柱产品线,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共有1个批次的注册证在申请中,涵盖了创伤、脊柱、微创外科、神经外科、齿科、关节、运动医学等领域。创伤类产品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增长空间更大的脊柱类和微创外科类产品收入占比连年上升,产品线更加均衡。
未来将加快人工关节假体项目的投产,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人工关节假体产品,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公司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公司将积极布局微创外科市场,加快微创外科新产品的推出及市场的推广。
运动医学及齿科相关产品也在加速研发中,有望于近期推出,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公司动态:大博医疗业务构架相对于年有几个主要变化:研发投入加大,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较上年增长54.88%。
新设上海子公司,依托上海人才资源优势、科研优势、医院临床优势,增强研发能力,加快研发项目转化落地。新设厦门子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新品牌布局,促进新品牌的运营,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
年报浩悦观点:受益于骨科器械国产进口替代、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以及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带来的行业洗牌,骨科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显现,大博医疗年收入同比增长6.77%,远超过骨科器械行业整体15~16%的增速。随着研发投入的逐步加大,大博医疗未来在增速更高的人工关节、运动医学和齿科领域的布局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为其带来持续的增长驱动力。TOP7:南微医学(.SH)整体营收:年,南微医学营收人民币1.07亿元,同比增长41.79%,毛利率66.0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04亿元,同比增长57.55%。年,南微医学投入研发费用达到.8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业务营收分析:南微医学的业务架构:围绕内镜诊疗主营业务,精耕现有产品,拓宽产品布局。年公司营业收入科室非常集中,主要来源于消化科,占比超过91%,同比去年增长4.1%。其次是介入超声科,占比达到7.%,同比增长4.44%。
止血及闭合器类占总收入比例45%、活检类占比18%,扩张类占比11%、EMR/ESD占比9%这几大产品业务是核心增长驱动力。
国内市场:销售额占58%,已覆盖,医院,医院占到60%以上。国际市场:销售额占4%,已直接覆盖8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已覆盖1,多家医疗机构。新增了拉美,西亚、非洲等10个空白市场。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浩悦资本整理产品动态:国内方面,新获得11个产品的注册证;国际方面,年新获得欧盟和其他15个国家共96个产品的市场准入证书。年,公司新获授权专利41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7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项。
止血闭合类:组织夹升级产品Lockado已在德国上市,一次性高频止血钳获得CE证书。
活检类:活检钳升级产品获得日本PMDA批准,一次性内窥镜用先端毛(妙手帽)获得欧盟CE认证。
扩张类:支架及置入器升级产品已通过欧盟CE认证;可过活检孔道肠道气管支架完成国内注册。分段支架已完成国内、欧盟及美国注册。
ERCP类:快速交换取石网篮、快速交换切开刀、快速交换取石球囊、快速交换塑料支架已获得CE证书。
肿瘤消融类:III型微波消融系统完成CE注册变更。内镜下微波消融针申请创新医疗器械注册通道。微波治疗保护球囊导管已提交CFDA注册。
公司动态:年,是国家推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元年。公司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顺利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南京市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成功实现登陆资本市场,完成了里程碑式的蜕变。年报浩悦观点: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概况:根据波士顿科学公司的预测数据,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FlexibleEndoscopyDevices)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年至00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5%。在消化内镜诊疗领域,年全球应用于胆胰管疾病、消化道癌症、消化道出血领域的内镜器械市场规模分别为14亿美元、14亿美元及6亿美元,预计到01年,将会分别达到17亿美元、18亿美元及6.75亿美元。其中波士顿科学的市场占有率为6%,奥林巴斯为4%,库克为1%,其余企业为17%。从年报可以看出,未来几年,南微医学内镜诊疗中止血闭合类产品仍将是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内镜方法,目前欧美日也刚刚进入成长期,随着医生的微创手术普及教育等,ESD等在胃肠道早期肿瘤上的应用将爆发,同时,EOCT等产品开发出新的应用,在早期消化道等肿瘤的应用上,将进入放量增长阶段。看好公司利用错位竞争、价格驱动、国内国际双轮驱动深耕现有产品,并通过自主研发拓宽产品布局,巩固内镜诊疗器械龙头地位。TOP8:鱼跃医疗(00.SZ)整体营收:年,鱼跃医疗营收46.4亿元,同比+10.8%,毛利65.05亿元,同比增长0.7%,毛利率4.%,同比增加.4pp,营业利润8.50亿元,同比增长9.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49%。业务营收分析:鱼跃医疗涉及家用和医用医疗器械等多个细分产品领域,公司拥有多种产品品类,近万个产品规格,公司重点产品制氧机、雾化器、轮椅车、血压计、听诊器等位居全国领先地位,其中血压计,制氧机等主要产品市占率持续第一,血糖仪、呼吸机等产品也进行入快速增长期。年,鱼跃医疗的主营业务分为三大主要板块:家用医疗(康复护理业务)、医用呼吸与供氧、医用临床,从营业收入的构成来看,三块业务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8.4%、6.8%以及6.5%。
分区域情况,国内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增长8.15%,国际市场取得销售收入7.97亿元,增长1.%。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浩悦资本整理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医用临床业务年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公司总营收的6.5%,其中上海中优利康收入增长19%,上械集团收入增长6%。
医用呼吸与供氧:年收入1.18亿元,同比降低7.6%,占公司总营收的6.8%,显然,呼吸线产品拖累了公司19年的全年业绩。但是,随着00年新冠疫情,尤其是海外疫情的持续暴发,公司防疫类产品供不应求,呼吸线产品又成为00年公司业绩的主要增长驱动力,预计00年1-6月净利润增速为50%以上。
家用医疗:年收入17.81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公司总营收的8.4%,值得一提的是血糖仪和血压计增长均超5%。
产品及公司动态目前,公司已打造完成OTC+医院端两大产品平台,形成了院内与家用两大市场的产品线组合,其中既有内生研发的雾化器、呼吸机、电子轮椅、电子体温计、血糖仪等核心家用设备,也有通过外延并购获得的手术器械、除颤仪、针灸针、医院用器械和耗材。
在家用医疗器械领域,公司通过多年的內延式深化发展,形成品类完备的产品体系,涵盖了呼吸系统、心血管、内分泌三大病种相关的多种家用医疗器械产品,公司品牌在国内具有极高知名度。根据中国品牌网统计,在最常用的三种家用医疗器械中,鱼跃品牌为血压计、电子体温计的第一名,位列血糖仪品类的第8名。
在医用医疗器械领域,公司通过持续外延式并购,不断扩充医用器械产品线组合,年,公司6.9亿收购上械集团%股权,将业务扩展到医用手术器械、药用贴膏及高分子卫生辅料等新领域;年及年,公司分两次收购上海中优%股权,医院消毒感染控制领域;年公司收购德国曼吉士公司%股权,获得其旗下国际知名的AED产品及品牌。
年报浩悦观点:公司内外兼修,通过多年布局,形成OTC家用医疗器械+医用医疗器械两个业务平台,主营业务稳步增长,具有较大抗风险能力。但也需要指出的是,与国内器械Top15的其他公司相比,鱼跃医疗的业绩增速最低,产品毛利率也是最低水平,企业是否能够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转型的阶段,快速切入创新医疗器械赛道,是值得期待的。00年的新冠疫情对公司的影响喜忧参半:喜的是随着新冠疫情的不断蔓延扩散,公司的几个核心产品持续供不应求,如医用呼吸机、制氧机、额温枪、洁芙柔消毒液等产品,公司股价也创下近几年的新高,充分反应出市场对公司今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强烈信心。忧患在于公司业绩被疫情严重透支,未来如何保持业绩持续增长,这对公司管理层提出了巨大挑战,需要时间去检验公司交出怎样一份答卷。TOP9:欧普康视(5.SZ)整体营收:年,欧普康视营收6.47亿元,同比增长41.1%,毛利5.07亿元,同比增长41.9%,毛利率78.4%,同比增长4bps,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41.9%。业务营收分析:欧普康视专注于硬性角膜接触镜行业,产品上主要为角膜塑形镜(+41.09%)、护理产品(+8.48%)、普通框架(+5.8%)、普通角膜接触镜(+56.99%)。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浩悦资本整理产品动态:国内4款医疗器械产品获得NMPA批准上市(III类证款,II类证1款)。公司动态:研发生产基地生产线陆续投产,产能扩充。
新成立药品部。
增资或新设了8家分/子/孙公司,全国的终端服务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
在全国新增加了余家新的合作机构和营销服务网点。
年报浩悦观点:角膜塑形镜通过控制眼轴增长来延缓近视,已经得到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的认可。从技术难度上来说,角膜塑形镜的核心技术在于镜片材料和产品设计。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基本都已经采用高透氧系数材料,镜片表面分为多弧段的四个区域。目前大陆企业中仅有欧普康视和爱博诺德获得角膜塑形镜注册证,昊海生科尚在研发布局。角膜塑形镜近00亿的市场规模注定其将是眼科器械的重点赛道,如何在这一市场中抢占市场份额一方面取决于产品迭代,比如材料的透氧特性和佩戴舒适度,另一方面用户教育和终端配镜人员的配备也会影响产品的推广。TOP10:启明医疗(0.HK)整体营收:年,启明医疗营收.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毛利1.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7%,毛利率8.4%,年内亏损.81亿元人民币。业务营收分析:启明医疗瓣膜组合由6款自主研发产品及在研产品组成,包括一款已上市TAVR产品(VenusA-Valve)、一款注册阶段TAVR产品(VenusA-Plus)、一款临床前阶段TAVR产品(VenusA-Pilot)、一款临床阶段TPVR产品(VenusP-Valve)、一款设计阶段TMVR产品及一款设计阶段TTVR产品。除心脏瓣膜系统外,启明亦提供与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术兼容的关键辅助产品,包括已上市瓣膜成形术球囊产品(V8和TAV8)及临床阶段CEP装置(TriGUARD)。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浩悦资本整理产品动态:TriGUARD抗栓塞远端保护装置欧盟获批上市。
年4月8日,公司自主研发的VenusP-Valve经导管人工肺动脉瓣膜系统通过了NMPA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进入了特别审批程序“绿色通道”。这是继VenusA-Valve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后,启明医疗第二个进入特别审批程序“绿色通道”的创新产品。
Q,在菲律宾商业化VenusA-Valve。
00年4月,VenusA-Valve在巴西获批进行产品注册。
公司动态:年月,启明医疗拟登陆科创板。
年8月,放弃科创板,递表港交所。
年1月10日,启明医疗IPO开盘大涨1%,市值亿港元,在招股阶段,启明医疗获得了超过11倍的超额认购。
00年5月日,与OpusMedicalTherapies,LLC(一家致力于为二尖瓣和三尖瓣疾病患者开发经导管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产品的医疗设备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及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TVR)的产品。
年报浩悦观点:启明医疗是浩悦资本服务的第一家瓣膜企业,也是浩悦服务过医疗器械企业中第一家上市的。启明医疗(0.HK)年上市后便备受瞩目,作为明星股+医药科技股+稀缺股+独角兽+行业龙头+万元高价股,招股阶段就获得1倍超额认购,资本市场对启明医疗这类全球创新企业也给出了高溢价。同时在这个瓣膜赛道中,浩悦资本年服务过的另外一家企业沛嘉医疗也将于5月15日正式登陆港交所,超额认购已达80倍(00.05.07)。在去年沛嘉医疗获得1亿美元C轮投资,也成为近年来国内介入乃至医疗器械领域,融资金额最高的公司之一。我们看到一个趋势:资本市场愈加愿意给这些有全球创新能力的企业高溢价,高溢价也有助于此类公司进一步内生外延、做大做强,这样良性的互动与合作也加速“创新驱动”。作为启明医疗多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以及沛嘉的C轮独家财务顾问,我们很荣幸看到浩悦Family客户陆续登陆资本市场,浩悦专注于为此类创新型企业进行深度的“价值挖掘”与“价值创造”,成为嫁接中国医疗事业与资本的桥梁。TOP11:微创医疗(.HK)整体营收:年,微创医疗营收7.9亿美元(56.10亿元),同比增长18.5%,毛利5.64亿美元,同比增长0.1%,毛利率71.1%,同比增长90bps,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68万美元,同比增长9.5%。业务营收分析:微创医疗的业务架构分为八大主要业务:心血管介入、骨科、心律管理、大动脉及外周、神经介入、外科器械、心脏瓣膜、其他。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5.5%)、心律管理业务(+6.9%),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44.5%)、神经介入产品(+55.6%)四大细分业务仍是核心增长驱动力。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源:浩悦资本整理产品动态:国内18款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获得NMPA批准上市,海外4款产品在0个国家或地区首次注册获批。国内款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创新审批通道:包括BonaFire植入式被动起搏电极导管、蜻蜓眼DFVision三维电子腹腔镜、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心血管在售4款药物洗脱支架和4款球囊产品,支架覆盖超过,家医院,球囊超过家医院。
骨科年有两款国产膝关节产品获证上市,标志着微创骨科收购Wright之后进入国产新元年。00年月国产髋关节置换系统获证,完成国产关节产品基本布局,全面开启国产化时代。海外新一代对部分金属离子过敏患者的EvolutionTMNitrXTM内轴型全膝关节置换系统于美国和加拿大获批上市。
大动脉及外周介入:全球首款主动脉分支型支架Castor上市,已在超过00家医院推广,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在国内和欧洲获批。
心脏瓣膜:VitaFlow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上市,VitaFlowII可回收输送系统进入绿色通道
手术机器人:蜻蜓眼DFVision三维电子腹腔镜、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进入绿色通道,并正式启动临床试验。
公司动态:微创医疗业务构架相对于年有几个主要变化。退出糖尿病及内分泌医疗器械业务。
通过股权转让,将电生理业务上海微创电生理转为非控股投资公司。
微创大动脉及外周介入业务心脉医疗(688.SH)科创板独立上市,微创医疗保持控制权,持股46.4%。
微创心脏瓣膜业务微创心通股权重组,微创心通Cayman成为心脏瓣膜业务的控股公司;上海微创心通成为Cayman的全资附属公司。
年报浩悦观点:我们持续看好未来几年微创医疗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分拆上市的战略,还是各业务板块的收入增长潜力。公司多年持续投入研发,创新产品更迭不断。心血管、骨科、CRM依然贡献较大,继续增长。今年考虑疫情的影响,估计会拖累部分全年的收入增长。心血管:我们持续看好微创心血管业务的高速发展,市场方面:PCI手术基层下沉趋势明显,整体保持15%-0%增长。公司层面: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出创新产品,中和成熟产品降价压力;一方面面对集采,持续中标跟降低成本齐头并进。
骨科:骨科市场较大,看好骨科业务的发展,主要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