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原因
1)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①在进行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未戴手套。②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时,未戴双层手套;或发生意外,如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溅入护士的眼睛、鼻腔或口腔中。③在为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时,徒手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血液、口对口人工呼吸。
2)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导致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的针头刺伤或其他锐器伤,针刺伤最容易发生在针头使用后的丢弃环节。
(2)预防措施
1)洗手:护士在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接触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物品前后,无论是否戴手套都要洗手。
2)做好个人防护:可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主要科室,如手术室、妇产科病房、产房、普通病房的外科操作、口腔科、骨科、供应室等,护士应常规实施职业防护,防止皮肤、黏膜与病人的血液、体液接触。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及穿隔离衣等。
3)安全注射:安全注射是指注射时不伤及病人和护士,并且保障注射所产生的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确保提供安全注射所需要的条件,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医疗废物的处理: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其他固体废弃物,均应放入双层防水污物袋内,密封并贴上特殊标记,送到指定地点,并由专人焚烧处理。
2.锐器伤污染锐器的伤害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性因素。
(1)锐器伤的原因
1)医院管理因素:①教育培训不够,医院未开展安全防护教育,对新护士未进行相关培训。②防护用品不足。③未引进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安全型留置针和无针静脉注射系统等。
2)护士因素:①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锐器伤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防护知识的系统教育。②技术不熟练和操作不规范。③身心疲劳。
3)病人因素: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极度不配合的病人,护士在操作中易产生紧张情绪,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锐器伤。另外,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突然躁动也极易使针头或刀片伤及护士。
(2)预防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配备足量的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用品。
3)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规范个人行为。
4)规范锐器使用时的防护:①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②静脉用药时最好釆用三通给药。③使用安瓿制剂时,应先用砂轮划痕后再掰安瓿,掰安瓿时应垫以棉球或纱布。④制定完善的手术器械(刀、剪、针等)摆放及传递的规定,规范器械护士的基本操作。⑤手术前充分了解高危病人情况,并重点做好其围手术期和手术期的安全防护工作。
5)纠正易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①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③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被污染针头。④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双手回套针帽。⑤禁止用手直接传递锐器。⑥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废物。
6)正确处理使用后的锐器:锐器使用后应直接将其放入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盒,封存好的锐器盒要有清晰的标志,以便于监督执行。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标准,锐器不应与其他医疗废物混放。
7)与病人沟通:在护理过程中,应体谅和宽容不合作的病人,尽最大可能与其沟通,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从而达到治疗与护理的目的。必要时请他人协助,尽量减少锐器伤。
8)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①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为护士进行体检,并接种相应的疫苗。②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③建立锐器伤处理流程。④建立受伤护士的监控体系,追踪护士的健康情况。⑤适当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实行弹性排班制,加强治疗高峰期的人力配备,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3)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流程
1)保持镇静:受伤后护士要保持镇静,戴手套者按规范迅速脱去手套。
2)处理伤口:①立即用手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的血液,但禁止在伤口局部挤压,以免产生虹吸现象,把污染血液吸入血管,增加感染机会。②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暴露的黏膜处,应釆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③用75%乙醇或0.5%聚维酮碘(碘伏)消毒伤口,并进行包扎。
3)评估源病人和受伤护士:根据病人血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的多少和伤者伤口的深度、范围及暴露时间进行评估,并做相应处理。
4)进行血清学检测。
5)及时上报: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尽早报告部门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化疗药物职业暴露
(1)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的原因
1)准备化疗药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常发生在药物稀释时的振荡过程中。由于瓶内压力过大,排气时出现药物的喷洒或针剂药瓶出现破碎而漏出药物。
2)在注射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静脉注射药物前排气或注射时针头连接不紧密,导致药液外溢。
3)在处理化疗药物使用后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使用过的化疗药物空瓶或剩余药物处理不当,可污染工作环境或仪器设备。
4)直接接触化疗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其他污染物,如病人的粪便、尿液、呕吐物、唾液及汗液中均含有低浓度的化疗药物,当其污染被服后,如果处理不当,也可使护士接触到化疗药物。
(2)预防措施化疗药物防护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减少与化疗药物的接触。②减少化疗药物污染环境。具体防护措施包括:
1)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要求:应设专门的化疗药物配药间,并配备有空气净化装置,医院应设置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2)专业人员的配备:化疗药物配制室内应配备经过药学基础、化疗药物操作规程及废弃物处理等专门培训,并通过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的护士。化疗护士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妊娠期及哺乳期护士避免直接接触化疗药物。
3)化疗药物配制时的防护
4)化疗药物给药时的防护:给药时戴一次性口罩、双层手套,静脉给药时釆用全密闭式输注系统。
5)化疗药物外溢的处理:如果化疗药物外溅,应穿戴防护用品,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他人接触。如果水剂药物溢出,应使用吸水纱布垫吸附。若为粉剂药物外溢则用湿纱布垫擦拭,污染表面用清水清洗。记录外溢药物的名称、时间、溢出量、处理过程及受污染人员。
6)化疗药物污染物品的集中处理:所有在接收、存储和应用过程中有可能接触化疗药物的一次性物品包括防护用品,都应视为化疗药物废弃物,使用后必须放置在有毒性药物标识的专用容器中。
(3)化疗药物暴露后的处理流程①迅速脱去手套或隔离衣。②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污染部位的皮肤。③眼睛被污染时,应迅速用清水或等渗洁眼液冲洗眼睛。④记录接触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
4.汞泄漏职业暴露一支体温计含汞1g,一台血压计约含汞50g。1支体温计被打碎后,外漏的汞全部蒸发,可使15m2房间的空气汞浓度达22.2mg/m3,国家标准规定室内空气汞的最大允许浓度0.01mg/m3,如果空气中汞含量大于10~16mg/m3,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1)汞泄漏的原因
1)血压计使用不规范:①给血压计加压时,打气过快过猛,压力过大,导致汞从玻璃管中喷出。②使用完毕忘记关闭汞槽的开关,在合上血压计时,玻璃管中的汞就会泄漏。③血压计使用完毕关闭汞槽开关时,未倾斜血压计,使部分汞没有回到零位刻线以下,合上血压计盖时,这部分汞容易发生泄漏。④再次测量血压时,玻璃管上端的残余汞还没有回到零位刻线以下,就开始加压,导致玻璃管上端的汞从顶端喷出。⑤血压计故障。
2)体温计使用不规范:①护士原因:使用体温计容器不规范;未给病人详细讲解体温计的使用方法;未按时收回体温计或收回时未按规范放入容器内;甩体温计方法不正确等都可使体温计破碎导致汞泄漏。②病人原因:病人不慎摔破或折断体温计导致汞泄漏。
(2)汞泄漏的预防措施
1)加强管理,完善应对体系:建立汞泄漏化学污染的应急预案,规范汞泄漏的处理流程,配备汞泄漏处置包(内有硫磺粉、三氯化铁、小毛笔及收集汞专用的密闭容器等)。
2)提高护士对汞泄漏危害的认识。
3)规范血压计和体温计的使用:
A.规范血压计的使用:①使用汞柱血压计前,需要检查汞槽开关有无松动,是否关闭,玻璃管有无裂缝、破损。有汞泄漏可能时,轻轻拍击盒盖顶端使汞液归至零位线以下。②在使用过程中,应平稳放置,切勿倒置,充气不可过猛过高,测量完毕,应将血压计右倾45°,使汞全部进入汞槽后再关闭开关。③血压计要定期检查,每半年检测一次,有故障及时送修。
B.规范体温计的使用:①盛放体温计的容器应放在固定的位置,容器应表面光滑无缝,垫多层塑料膜,不应该垫纱布,以便于观察和清理泄漏的汞。②使用体温计前应检查有无裂缝、破损,禁止将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放沸水中煮,以免引起爆炸。③使用体温计过程中要防止损坏,甩体温计时勿碰触硬物,测量体温时应详细告知病人使用体温计的注意事项和汞泄漏的危害,用毕及时收回。④测口温和肛温时不要用汞式体温计。⑤婴幼儿和神志不清病人禁止测量口温,测量时护士应守在床旁并及时收回体温计。
(3)汞泄漏的应急处理
1)暴露人员管理:一旦发生汞泄漏,室内人员应转移到室外,如果有皮肤接触,立即用水清洗,打开门窗通风,关闭室内所有热源。
2)收集汞滴:穿戴防护用品,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泄漏的汞滴,也可用纸卷成筒回收汞滴,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容器内,密封好并注明“废弃汞”字样,医院专职管理部门处理。
3)处理散落的汞滴,对散落在地缝内的汞滴,取适量硫磺粉覆盖,保留3小时,硫和汞能生成不易溶于水的硫化汞。或者用20%三氯化铁5~6g加水10ml,使其呈饱和状态,然后用毛笔蘸其溶液在汞残留处涂刷,生成汞和铁的合金,消除汞的危害。
4)处理汞污染的房间:关闭门窗,用碘1g/m3加乙醇点燃熏蒸或用碘0.1g/m3撒在地面8~12小时,使其挥发的碘与空气中的汞生成不易挥发的碘化汞,可以降低空气中汞蒸气的浓度。结束后开窗通风。
学后练一练
1.护士配制化疗药物时应戴()
A.无菌手套
B.一次性PVC手套
C.一次性橡胶手套
D.乳胶手套内套一副PVC手套
E.双层乳胶手套
2.汞泄漏的应急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A.有皮肤接触,立即用水清洗
B.收集汞滴
C.对散落在地缝内的汞滴,取适量硫磺粉覆盖,保留1小时
D.汞污染的房间关闭门窗,用碘1g/m3加乙醇点燃熏蒸
E.打开门窗通风,关闭室内所有热源
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正确的是
A.洗手
B.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及穿隔离衣等
C.安全注射
D.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E.以上都是
4.张护士,女,26岁,在外科工作,某日在为一HIV阳性病人拔针时不慎被带血的针头刺伤示指。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用流动水和肥皂水反复冲洗
B.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伤口
C.从伤口旁轻轻挤压出受伤部位的血液
D.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E.检测抗体
5.单护士,在为HBsAg阳性病人拔针时,病人突然躁动被针扎伤,单护士的HBsAg阴性且未注射过乙肝疫苗,单护士除了按规范处理伤口外,还应注射
A.乙肝免疫球蛋白
B.乙肝疫苗
C.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D.无须注射疫苗
E.注射胎盘球蛋白
扫码查看答案
扫码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