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深入推进ldquo制

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医院制度汇编

十九、检验科工作制度

一、认真执行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和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普通检验,一般应于当天发出报告,急诊检验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急”字,随采随验,及时发出报告,对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藏。标本不符合要求者,应重新采集。

三、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做好登记,签名发出。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应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项目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

四、检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器材、容器,经清洗、干燥、灭菌后放原处,污物及检查后标本妥善处理,防止污染。

五、采血必须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六、检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认真执行检验仪器的规范操作规程,定期保养、检测仪器,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试剂和设备。

七、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八、配合临床医疗工作,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和技术革新。

九、应制定检验后标本保留时间和条件,并按规定执行。废弃物处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加强检验室安全管理和防护,做好生物及化学危险品、防火等安全防护工作,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人员必须熟悉本专业质量控制理论和具体方法。

二、制订各项检验的操作手册,生化、临检等检验,一切操作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三、对各种仪器,必须定期进行功能及质量检测并标定后使用。使用合格的检验试剂,定期检查有无过期试剂。

四、应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制订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有记录、月有小结、年有总结。有原始记录及质控图。对检测中出现的失控项目要停止报告,查出原因,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有记录,然后报告。

检验对制度

一、建立健全查对制度,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差错发生。

二、每次检验,检验师应对结果进行复核,并签上姓名。遇疑难问题,应及时报告科主任。

三、采集标本时:

(一)门诊病人:认真查对科别、姓名、性别、年龄、检测项目、标本(质、量)。

(二)住院病人:认真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检测项目、标本(质、量),同一病人,多张申请单时,认真查对各申请单的临床资料是否一致。

四、检验时,认真查对仪器性能、试剂质量、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

五、检验后,认真查对检验目的、结果、是否缺项等。

六、发报告单时,认真查对科别、姓名及检验项目。

七、血型及输血检验时,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标本、血袋编号、标签是否完整,标本和诊断血清是否符合要求,献血员姓名,血型、Rh血型及血交叉试验结果,血袋是否有破损及血液质量。试验结果除肉眼观察外,必须用显微镜观察结果,以防弱凝集遗漏。复核者应认真核对一次标签、血型、Rh血型及交叉试验结果后,签上核对者姓名。

检验标本管理制度

一、标本一律凭单采集,做好五查五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项目),临床科室送的标本要核对检验单、检查项目和标本采集是否合乎要求。

二、各项检验标本分类进入各项检测程序,并严格做好编号和核对,缓检标本应核对后妥为保存。

三、检验后的标本应按规定根据不同要求和条件限时保留备查,特殊标本特殊保存。

四、凡有传染性的标本,应按传染性标本管理规定须经灭菌处理后才能弃去。

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

一、检验报告单必须按检验要求逐项填写清楚,使用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数据准确,书写规范,填写后核对,不涂改,不破损,不污染。

二、阳性与阴性结果的书写,必须清楚,以免错误。如报告单为表格时,阳性用“+”表示,阴性可用“?”表示,未查者可用“/”表示。

三、报告单必须有检验者签字(全名)和签发日期,急诊报告应注明标本采集(收到)及发出报告时间。

四、当日完成的检验报告单按科室分好,每天下班前半小时分送各科室。

检验科试剂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要根据实际需要,从节约的原则出发,有计划地采购试剂。

二、检验科要做好试剂的请购、使用、保存、检查工作,防止变质、过期和浪费,即将用完的试剂要有记录,及时申请补购。

三、试剂进货应做到来源正规,货物优质、有效、有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及供货单位加盖红印的《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复印件和法人委托书及业务员的身份证明。

四、试剂进货时要有验收人签字。

五、所用试剂要有瓶签,按不同要求分类保管,需要冷冻、冷藏保管的试剂应保存在低温或普通冰箱内,并经常检验冰箱温度。剧毒、易燃易爆品要按要求保管。强酸、强碱试剂要单独保存。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二、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毒”的防范工作,并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三、使用强酸、强碱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腐蚀仪器和衣物。

四、产生毒性或腐蚀性气体的试验应在通风处进行,带有腐蚀性试剂,废弃之前先用清水稀释后,再倒入下水道。

五、贵重仪器、物品等设专人保管、定期维修,存放柜箱要加锁。

六、加强对易燃易爆、腐蚀性药品及危险、剧毒化学试剂等的管理,定点存放,定期检查,对剧毒药品有专柜保存,并做好应急处理及防护工作。

七、检验室备有常用消防设施及专用灭火器材,接受消防安全及使用灭火器材的教育,对各种电器、电路按规定安装使用。

八、检验科人员应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安全措施。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医院建立危急检验项目表与制定危急界限值,并要对危急界限值项目表进行定期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以适合于本院患者群体的需要。

三、建立检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必要时)、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四、医院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仪器管理制度

一、各种检测仪器按医疗器械进行登记,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养和按规定办理报销、报废手续。

二、精密仪器,设专柜存放,实行定人使用、保养、保管责任制。无关人员一律不得使用。

三、各种精密仪器、器械,须经校正合格后使用,计量仪器应按市技术监督局规定每年实行强制检定。

四、新购仪器、器械、须经检测验收合格后使用,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不能独立操作,无维修知识和技能者不得随意拆卸检修。

五、各种仪器在使用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严格保养程序,经常保持仪器处于灵敏状态。仪器室内严禁存放挥发性、腐蚀性的化学物质,注意防潮和防爆晒。

检验科档案管理制度

一、档案管理范围:包括业务资料(含有检验操作规程、质控资料、检验结果登记等)、仪器及试剂资料、财产情况、医疗纠纷资料、管理制度等。

二、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任意抽样或遗失,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三、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档案资料多时,为便于查阅可建立索引。

四、归档资料中的质控资料、检验结果登记及操作规程至少应保存五年。销毁前必须经科室领导审批。

五、外来人员须查阅档案资料均应经科主任同意。

检验科登记制度

一、建立健全登记制度以保证各种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科研数据,便以回顾性总结检验质量、数量。

二、设立以下登记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凝、穿刺液常规、血型、生化等检验结果登记本。各种贵重仪器每日运行情况记录本。化验单发送登记本及特殊标本收集登记本。不合格标本拒检记录本。

三、科室人员必须认真、及时登记,结果准确、清楚、完整。

四、违反上述规定者,从重处罚

检验科卫生制度

一、每天打扫、拖擦地面、地板、擦抹台面。

二、定期擦抹门窗及玻璃、桌、椅。

三、物品放置有序,保持科室整洁。

四、不在检验室吸烟、进食,不乱丢纸屑等。

五、注意个人卫生。

检验科信息反馈制度

一、检验科要定期向临床各科室征询改进意见,同时,备有反馈登记本。

二、定期向临床医生征求意见和建议,整理登记,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结果。对重要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协商。

三、要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并做好病人意见的登记、处理。

四、要重视信息反馈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与要求,重要意见及时登记,认真改进。

五、对临床科室因疾病诊治需要的特殊检验要求,应结合实际,尽力配合。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一、严格执行检验工作查对制度,包括:采集,收集标本、化验单的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检验标本的质量和量;检验时的项目、所用的试剂、编号;检验结束时的检验结果、登记;发报告时的科别等。

二、要做过细的工作,严防检验标本丢失或损坏,尤其是脑脊液、胸腹水液等重要标本,收到后应立即登记并检验,防止漏检、错检;生化检验标本验后应保留24小时,输血标本应保留七天以上;防止在工作中,特别是离心沉淀时损坏标本;防止仪器错用、试剂错配、错用及计算错误;防止定错或错报血型及交叉配合试验等等。

三、严格执行检验标本接收制度。病房送检的检验标本和化验单应及时验收、签名,发现有不合要求的标本或与化验单不符的标本应当即退回,并要求重送。

四、发现差错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力求妥善处理,并登记入册。发现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科主任、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五、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科主任应视不同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严肃处理。

六、科主任加强对差错事故的防范管理及对检验人员的安全医疗教育,经常检查、分析,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检验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二、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四、无菌物品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五、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六、检验报告单消毒后发放(电脑打印的除外)。

七、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八、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常规消毒,有记录。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九、各种卫生学监测达到要求。

检验室科废物处置管理规定

一、医院垃圾分类:

(一)生活垃圾:包括废纸、一次性生活及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未被病人体液、试剂以及药物等污染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

(二)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五类,用黄色垃圾袋装。

其中:

1.感染性废物:

⑴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纱布、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等;⑵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⑶废弃的血液、血清;⑷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

2.损伤性废物:

⑴医用针头、缝合针;⑵各类医用锐器;⑶载玻片、玻璃试管、安瓶等。

3.病理性废物:

⑴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⑵病理切片后废弃物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

4.药物性废物:

⑴废弃的一般性药品;⑵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品;⑶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

⑴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⑵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⑶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二、检验科人员将产生医疗垃圾按照上述标准分类放置,由专人收集并登记,专人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贮存房贮存,隔天交由市绿洁公司回收处置。

三、全自动仪器下排液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四、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等每mL加漂白粉5g或二氯异氰尿酸钠2g,搅匀后作用2h-4h倒入厕所;痰、脓、血标本加2倍量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拌匀后作用2h-4h;若为肝炎或结核病者则作用时间应延长至6h后倒入厕所。

检验科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控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检验科微生物学监控制度、保洁工作制度、消毒工作程序和感染性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制度。

二、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要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时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预防措施,要增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要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职业培训的一项内容,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三、增强自身防护意识检验科人员自觉遵守检验科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高危操作环境要求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正确配制消毒液,定期对工作环境消毒,经常保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

四、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和处理检验科人员被锐器意外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使部分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五、加强接触部位的消毒在配制、使用和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如发生接触,必须做到:

(一)迅速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二)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

(三)眼睛接触后迅速用水或等渗洁眼液冲洗;

(四)记录接触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

检验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亲自参加检验,并指导检验士进行工作,核对检验结果,负责特殊检验的技术操作和特殊试剂的配制、鉴定、检查,定期校正检验试剂、仪器,严防差错事故。

三、负责毒剧药品,贵重器材的管理和检验试剂、材料的计划和请领、报销等工作。

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改进检验方法,不断开展新项目,提高检验质量。

五、负责开展对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

检验士职责

一、在检验师的指导下,担负各种检验工作。

二、收集和采集检验标本,发送检验报告单,在检验师的指导下进行特殊检验。

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随时核对检验结果,严防差错事故。

四、负责检验药品、器材的请领、保管、检验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五、担任一定的检验器材的洗刷,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二十、药品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一、药械质量负责人(主管)职责

1、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依法使用药械,保证患者用药、用械安全、有效、合理、及时、方便;

2、在“质量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药械质量管理,组织本单位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药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械质量管理,对本单位所使用的药械质量负领导、管理责任;

3、组织、督促有关人员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签发药械质量管理文件;

4、定期召开药械质量管理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药械质量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

5、督促药械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保证药械科有效行使职权;

6、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保证职工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药械质量管理水平;

7、重视患者意见和投诉的处理,负责质量事故的处理、质量问题的解决和质量改进;

8、督促、检查各岗位履行质量职责,监督药械管理制度的落实;

9、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各项药械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和维护药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主持药械质量管理制度的检查与考核工作;

10、负责协调部门之间药械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1、负责药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的组织工作;

12、研究、部署、检查药械质量管理工作;

13、其它药事管理工作。

二、药械购进人员(采购人员)职责

1、在药械科主任领导下,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等法律法规,保证购进药械质量;

2、杜绝购进假劣药械和非法渠道购进药械,对购进的药械质量负责;

3、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采购的原则,把好进货质量第一关

4、认真审查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及购进药械的合法性,确保购进药械的质量;

5、负责建立合格供货方档案;

6、签订购货合同时必须按规定明确必要的质量条款;

7、负责索取供货单位合法证照和药械批准证明文件、质量标准等相关资料;

8、对购进药械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购进记录应注明药械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批号、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等项目;

9、了解供货单位的药械质量状况,及时反馈信息,为开展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0、自觉接受科主任监督指导,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

11、及时收集分析所购进药械及同类药品的质量及市场情况,为“择优选购”提供依据。

12、其它药事工作。

三、药械验收人员职责

1、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质量原则,把好药械验收质量关;

2、负责按法定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药械逐批进行验收,有效行使否决权;

3、质量不合格的药械应拒收;

4、验收药械应在符合规定的待验区进行,普通药械应在到货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特殊管理药品、器械和需冷藏药品、器械应在到货后半小时内完成验收;

5、按照规定,保证验收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6、验收时应对药械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文件进行逐一检查,整件药械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7、验收特殊管理药品、外用药品,其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上要有规定的标识和警示说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按分类管理要求,标签、说明书上有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非处方药的包装要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

8、验收进口药品、器械,其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药品、器械的名称、主要成份以及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以及合法的相关证明文件;

9、验收特殊管理药品,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10、规范填写验收记录,做到字迹清楚、内容真实、项目齐全、批号及数量准确、结论明确、签章规范,验收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四、药械保管养护人员职责

1、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药械科科主任、副主任的技术指导下,具体负责陈列药械或库存药械的保管养护工作;

2、对现存药械养护保管质量负直接责任;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药械理化性能和储存条件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正确有效的养护措施,确保药械的储存质量;

4、负责对现存药械定期进行检查,每月一次,并做好养护检查记录;

5、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药械、易变质药械、已发现质量问题药械的相邻批号药械、储存时间较长的药械,应缩短养护检查周期,加强养护;

6、养护检查中发现质量有问题的药械,应挂黄牌暂停使用,做好记录,同时报药械科主任处理;

7、做好药房或药械库温湿度监测管理工作,每日上、下午定时各一次对温湿度作记录;

8、根据气候环境变化,结合夏防、冬防计划。

9、负责对养护用仪器设备的管理、鉴定、维护工作,建立仪器设备管理档案;

10、每月汇总、分析和上报养护检查、近效期和长时间储存药械的质量信息。

11、其它药事工作。

五、药械购进管理制度

1、为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等法律法规,严格把好药械购进质量关,确保依法购进并保证药械质量,制定本制度。

2、药械购进人员应经药械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药械专业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药械购进工作。

3、坚持“按需购进,择优采购、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药械购进的合法性和药械质量的可靠性。

(1)采购药械应选择合法供货单位,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gmp或gsp认证证书及《营业执照》复印件,对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履约能力、质量信誉等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货单位档案;

(2)审核所购入药械的合法性和质量可靠性,并建立所使用药械的质量档案;

(3)对与本单位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进行合法资格的验证。

4、制定的药械采购计划,应经药械科主任、主管院长、院长审核。

5、采购药械应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如果不是以书面形式确立的,采供双方应提前签订明确质量责任的质量保证协议。

6、购进药械应有合法票据,做到票、帐、物相符,票据和凭证应按规定保存至超过药械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7、购进药械应按规定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购进记录注明药械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等项内容。

8、购进进口药品应有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或《进口药材批件》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9、购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应有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

10、购进特殊管理药品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11、药械购进人员应及时了解药械的存储和使用情况,合理制定药械购进计划,在保证满足医疗的前提下,避免药械因积压、过期或长期不用所造成的损失。

12、药械购进人员按年度定期对进货情况进行质量评审,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药械质量。

六、药品储存管理制度

1、为保证对药械仓库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正确、合理地储存药械,保证药械储存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制定本制度。

2、按照安全、方便、节约、高效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合理使用仓容,“五距”适当,堆码规范、合理、整齐、牢固,无倒置现象。

3、根据药械的性能及要求,将药械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库。对有特殊温湿度储存条件要求的药械,应设定相应的库房温湿度条件,保证药械的储存质量。

4、库存药械应按药械批号及效期远近依序存放,不同批号药械不得混垛。

5、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做好温湿度调控工作,坚持每日上、下午各一次观测并记录“温湿度记录表”,并根据具体情况和药械的性质及时调节温湿度,确保药械储存安全。

6、药械存放实行色标管理。待验区、退货区一一黄色;合格区、待发药品区一一绿色;不合格品区一一红色。

7、药械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具体要求:

(1)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化学试剂、卫生材料、器械等应分库、分货位存放;

(2)性能相互影响及易串味的药品、器械分库存放;

(3)特殊管理药品要专人保管、专柜或专库存放、专帐管理;

(4)品名和外包装容易混淆的品种分开存放;

(5)不合格药械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8、实行药械的效期储存管理,对近效期的药械可设立近效期标志。对近效期的药械应按月进行催用。

9、保持库房、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腐、防鼠、防污染等工作。

10、仓库应建立药械保管卡,了解药械动态、及时记载药械进、出、存状况。

七、药械出库发放管理制度

1、为规范药械出库发放管理工作,确保本单位使用的药械符合药械标准,杜绝不合格药械流出,制定本制度。

2、药械出库必须经发货、复核手续方可发出。

3、药械按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出库。如果“先产先出”和“近期先出”出现矛盾时,应优先遵循“近期先出”的原则。

4、保管人员按发货单发货完毕后,在发货单上签字,将货交给复核人员复核,复核员必须按发货清单逐一核对品种、批号,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复核项目应包括:品名、剂型、规格、数量、生产厂商、批号、有效期、出库日期等项目,并检查包装的质量状况等。

5、按批号对出库药械逐批复核后,复核人员应在发货单上签字并记录复核内容。出库复核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械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6、出库复核与检查中,复核员如发现以下问题应停止发货,并报告养护人员处理。

(1)药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渗漏;

(2)外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3)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

(4)药品已超出有效期。

八、药械效期管理制度

1、为合理控制药械的过程管理,防止药械过期,确保药械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产品质量法》和《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药械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按劣药处理,验收人员应拒绝收货。

3、药械应按批号进行陈列或储存养护,根据药械的有效期相对集中存放,按效期远近依次堆码。

4、本单位规定近效期含义为:距药械有效期截至日期不足6个月的药械。

5、近效期药械在货位上应有近效期标志或标牌。若实行计算机管理应有药械近效期自动报警程序。

6、距失效期不到6个月的药械一般不能购进。

7、对有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械如特殊情况需要购进,应按月填报“近效期药品催用表”,报药械科主任。

8、药械科主任应按“近效期药械催用表”所列内容,及时督促临床医师尽快使用或退换货,以避免药械过期造成经济损失

9、对有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械应加强检查和控制。

10、及时处理过期药械,严格杜绝过期药械在临床使用。

二十一、职工食堂管理制度

一、安全制度

(一)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职责明确,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及业务水平,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尽心竭力搞好伙食。

(二)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场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严防恶性事故发生。

(三)食堂负责人每天上班前检查电源,下班后切断电源,检查炉灶,注意消防安全。

二、监督、验收制度

医院伙食科负责管理、监督食堂工作的正常运行,负责收集全院员工对食堂工作的意见,负责督促食堂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食品采购制度

(一)采购食品必须新鲜、卫生,绝不采购腐烂变质的食物,并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

(二)采购员需严格把好进货关,不得采购下列食品。

1、霉变、生虫、污秽不洁、腐败变质的食物。

2、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食品。

3、违反防疫部门的规定,医院不允许采购的食品。

(三)食堂、仓库必须保持清洁卫生。

四、食品加工制度

(一)食品加工前必须先行检查,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加工程序,等待加工的食品不得随地乱放,清洗完备后装入指定的容器内,以备烧制加工。

(二)熟制品加工前必须再对食品进行一次合格检查,不准用过期食品。

五、环境卫生制度

(一)厨房、饭厅地面无垃圾、无食物残渣、无卫生死角,做到每天及时清扫或拖洗一次。

(二)及时清洁五连池,控制蚊蝇孳生地,及时消灭蚊子苍蝇和老鼠。

(三)食堂的专用垃圾桶应加盖,外表清洁,无积垢,并及时清理垃圾。

(四)餐前餐后应及时打扫餐厅,餐桌、凳做到清洁、无油渍,及时清理灶台,地坪,洗碗池等。玻璃橱、窗做到清洁,每周必须擦洗一次。

(五)环境卫生实行责任制定人、定位、定时打扫,分块负责。医院伙食科平时定期抽查。

六、员工管理制度

(一)员工必须敬业爱岗,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认真遵守本部门各种工作制度。无条件服从工作安排,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日常工作任务。

(三)保证出勤率,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确保工作有序正常的开展。

(四)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努力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七、责任追究制度

医院营养食堂管理制度

1、营养食堂的配置、卫生及管理要求,食品与餐具的卫生要求以及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都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

2、营养食堂布局合理,设专用的交通通道和出入口,设置有洗涤、消毒、更衣、通风、冷藏、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入口必须设设置洗手装置。

3、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该职业。科室必须建立健康档案。

4、从业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人员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洗净双手后方可进入操作间,外出不得穿工作服。非营养食堂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工作间。

5、随时保持室内卫生,操作台、各种物表及地面,每日必须进行常规清洁,必要时用消毒液消毒,有污染时立即消毒。

6、以紫外线灯作为空气消毒装置,专间内紫外线灯应分布均匀。每天上班前后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

7、餐具清洗消毒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的工作程序。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后的餐具立即放入消毒保洁柜内,用餐前30分钟才能摆上餐桌。

8、食品加工必须做到清洁、无毒,严格执行“四分开”。必须注意凉菜加工环节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9、每月对营养食堂工作人员的手、物表、餐具以及凉菜间的空气等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

(完)

END

医院门诊预约诊疗

白天()

夜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sejingdian.com/xyjpp/61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