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八月,很多地方都进入了高温炙烤模式。在长沙市开福区街头,却有一处“清凉之地”——城市驿站,这里既方便又暖心。
如果你渴了或者累了,可以到此处休息;如果你感到烦闷或者忧愁,可以到此看看书聊聊天。
(长沙开福城市驿站(栖凤站)。)城市驿站的开放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憩、阅读和交流的场所,更为城市增添了一处温馨的文化风景。
年5月起,长沙市开福区在全区范围内选择了一批人员相对集中的主次干道,依托现有配套管理用房,采用统一设计、统一分区、统一配置进行装修改造,集中打造“人员来往方便、开放使用便捷、硬件条件较好、整洁实用节俭”的城市驿站站点。
目前,已建成8个城市驿站。
(开福区城市驿站(栖凤站)内部。)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开福区栖凤路站点的城市驿站。这座驿站毗邻开福好人馆,“镶嵌”在月岛河畔。比起林立的高楼大厦,城市驿站更像一个邻家小屋。推门进屋,一阵清凉的微风扑面而来,与室外炎热的气温产生强烈对比。仔细一瞧,屋内分有休息区、阅读区、饮水区和洗手间,里面配备了空调、WiFi、液晶电视、微波炉、热水器、电磁炉、冰箱等电器。
城市驿站里配置了微波炉、电磁炉等电器“进来休息一下,喝杯茶吧!”城市驿站管理员陈美凤笑脸相迎,递给一杯凉茶。“夏季天气炎热,到城市驿站纳凉的人很多。平均每天要泡4桶金银花茶。”陈美凤笑着说。
(陈美凤在整理书籍。)今年44岁的陈美凤是四方坪环卫所的一名环卫工人,自年起兼职城市驿站服务专员,为市民们提供免费服务。每天早晨7点,她都会准时到达城市驿站。烧水、打扫卫生、整理桌椅和书本是陈美凤每日的工作。
(陈美凤向记者展示药品箱,里面有藿香真气水、速效救心丸等急救用品。)
“工作之余就到城市驿站帮一帮忙。久而久之,这里也成了我的第二个家。”陈美凤说,城市驿站就像一个为人们遮风避雨的爱心小巢,来到这里的人都自觉遵守文明秩序,不大声喧哗,不损坏公物,书本轻拿轻放。“有时候一些园林工人、建筑工人看到里面干净,主动将鞋脱下放在门外,赤脚进来。我都说了好几次不用,咱们是用最脏的手赚最干净的钱,大家都一样。”
城市驿站不仅是附近环卫工人、交警、城管队员等一线劳动者以及过往市民歇脚、休憩的“爱心港湾”,更成为大伙学习、交流、开展文化生活的“能量补给站”,自开放以来获得大家的称赞。
环卫工人张瑛是城市驿站的常客,每天中午12点她都会到此喝茶、热午饭。“以前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这里有空调和WiFi,中午还可以休息一下。没事时和大家一块在这里唠唠家常,说说趣闻。”
环卫工人张瑛正拿着杯子接茶水“我就住在附近的小区,步行5分钟就能来到这儿。”40岁的王红居住在第一湾小区,为了不与社会脱轨,坚持每天看书。“家门口有了‘驿站’,读书、看报太方便了。”
在驿站里,还有一个本子,记录着大家的需求,大伙儿把心愿写在这儿,很快就会有反馈。比如有市民希望城市驿站里能有人体秤、血压计等,没过多久,这些物品就被送到了城市驿站。
居民们在阅读角读书。诺大的城市,总有一个歇脚的地方。在这个不到70平米的小屋子里,一切都像家中某个温暖惬意的日常。一杯凉茶,一次舒服的沐浴给人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舒适感,还有心灵上的满足,让来到这里的劳动者知道自己付出的辛苦,有人在意,更有人尊重。
(市民们在城市驿站休息。以上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龙莉摄)
“一座城市的开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开放,更是人文情怀的开放、包容和共享。”开福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拥兵说:“严冬这里有一杯热茶,酷暑这里有一丝凉风,希望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共同温暖我们的城市,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细致地惠及于人民。”
近年来,开福区深入推进“厚德开福”建设,坚持“两有发展”(有质效、有温度),建设“两富开福”(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将厚德建设与便民服务、环境风貌、公共秩序相结合,提升城市发展的民生“温度”,推动城市文明内外兼修,努力将全区建设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文之地、有高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精神家园。通过城市驿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好人文化墙等载体,开福区将“厚德文化”深耕于城市的每个角落。
累了,进来歇歇脚;渴了,进来喝口水;烦了,进来聊聊天。无论您只是路过,还是确实有需要,这个街头温暖的小家,随时欢迎您进去坐坐。
来源丨长沙发布综合星辰在线
记者丨龙莉
编辑丨谌程
校对丨罗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