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佳:潘医生,好奇怪哦,
我在家里用爷爷的血压计
量血压是正常的,
但是我体检(在医院)量血压就高,
我到底是不是高血压啊?
还是家里的血压计
医院的血压计准?
潘医生:哎,这种情况其实很多见哦,
我们医学上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
叫“白大衣高血压”。
年,有一位Manicia医生发现,
许多平时血压正常或本身有高血压的人,
在医生的诊室内
测得的血压值高于诊室外的血压,
当时称之为“诊室高血压”,
也就是“白大衣高血压”。
这在初次诊断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人群中的
发生比例非常高,
有超过1/3到近一半的人
存在有这种现象。
小佳:都是吓出来的吧?(偷笑)
潘医生: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目前认为,
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原因
可能与患者容易紧张、焦虑
和容易应激的心理特质有关。
另外,
医生与患者接触沟通过程中,
医生给患者带来的压力
也可能引起白大衣高血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佳:怎么分辨呢?
潘医生: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
在家里测血压是诊断自己
是不是白大衣高血压的好方法。
目前电子血压计
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
和水银血压计同样准确的仪器,
自己在家里用电子血压计
测量血压完全是可以测准的。
如果您在医生的诊室里
测得血压高于/90mmHg,
而在家里
白天血压都在/85mmHg以下,
那么应该是白大衣高血压。
第二种方法,
24h动态血压监测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
如果您在医生的诊室里
测得血压高于/90mmHg,
而24h动态血压监测报告却显示
“平均白天血压或24h平均血压小于/80mmHg”,
可以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
小佳:如果我是白大衣高血压,
需要治疗吗?怎么治?
潘医生:目前国内外指南指出:
单纯性的诊室高血压是否需要治疗,
要根据患者总的危险性状况和
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等具体情况来决定。
小佳:太专业了,您能详细讲一下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潘医生:比如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
肥胖、缺乏运动和
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
有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等靶器官损害,
必须专科门诊,请医生处理。
没有服用降压药治疗的患者,
应该进行血压的密切随访3~6个月,
一旦出现24小时血压监测
达到诊断标准
或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另外,
近年来越来越强调
对白大衣高血压的人群进行非药物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1.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放松练习,
正确对待自己的
“白大衣高血压”这一情况,
调节和缓解自身的各种心理压力;
2.可以进行相应的应激训练,
如生物反馈、瑜珈、松弛训练等等。
小佳:明白了,瑜伽走起!
潘医生划重点:
|作者简介|
潘俊杰
副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四、五上午(医院总院)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
心内科副教授。
年参加工作以来,
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
内科功底深厚,理论和临床经验丰富,
工作认真负责,深受病家好评,
并多次获得医院优秀党员称号。
曾在海外独立开展心血管内科工作2年,
具有丰富的心血管疾病诊疗经验。
主要擅长:冠心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及支架植入;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起搏器植入;
高血压诊断、药物调整及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
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
对心内科危重症疾病的抢救有独到的经验。
尤其对冠心病复杂病变的
支架植入有较深的理解和造诣,
每年独立完成急诊及平诊手术多例。
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
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演变过程
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血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及应用性基础研究和探索。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第二负责人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实施二项以及主持复旦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提升项目课题等多项课题。
先后入选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优秀人才计划“华菁奖”、复旦大学“卓学计划”。
作者
潘俊杰
配图
张小妍
编辑
秦萍
校对
丁宇张小妍
排版
闵勇卢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