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的崛起和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正摆在眼前。健康和旅游两个行业,显然有着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我此前曾从医疗行业筛选出了鱼跃医疗(SZ:)。
对于这家公司,我在生活中也观察了一下:亲戚家老人用的吸氧机也是鱼跃的产品。
在进行过相应分析后,我做出买入决定;不过后来由于集中持股问题,又系数卖出了。虽然也就躲过了那次跌停,但也错过了最近这次涨停。
由于我的影响,一些朋友还一直持有这只票。所以这也是为我今天对鱼跃医疗进行再次解析的动力:算是给朋友们的一个参考。
天花板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从年的亿元,迅速增长至年的亿元。
其间增长了近5倍,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
其中,医用医疗器械市场约为亿元,约占72.70%;家用医疗器械市场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约为亿元,占比27.30%。
从市场发展空间看,在GDP增长、社会消费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快、城镇化以及消费结构升级等多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生产总值和销售额将保持稳定增长。
鱼跃医疗的产品主要面向老年人,中国的快速老龄化将持续到年,这意味着其产品空间巨大,故而目前不存在成长瓶颈的问题。
医疗器械行业细分领域非常多,且政策管制壁垒高,单个产品的公司如果有专有技术,做到万元至万元的营业收入比较简单,也可以获得在细分领域较高的市场份额。
“但是一做就会碰到‘天花板’,因为单个产品的市场空间、容量有限,因此单产品公司发展前景常常受阻碍。”
年23家上市医疗器械公司虽然营业收入实现了平均24%的高增长,且销售毛利率平均高达46.7%,但这些上市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仅为11亿元。
其中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的仅新华医疗、乐普医疗和鱼跃医疗3家。
鱼跃医疗的优势就是产品结构丰富,品类齐全,多样化和个性化程度高,在细分领域有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商业模式
鱼跃医疗属于平台型的医疗服务提供商。
该公司目前产品共计43个品种、多个规格,主要包括康复护理系列、医用供氧和医用影像系列三大类,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目前产品品种最多的生产企业。
其中制氧机、超轻微氧气阀、雾化器、血压计、听诊器、轮椅6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国内第一。
产品线不断扩充成长为家用、医用和互联网三位一体发展平台。
公司的方法是先建立贸易和市场,再建立技术,最后再建立生产设施,走的是贸、技、工的道路。
其间商业逻辑系从后往前,先建立销售能力、临床能力、市场能力,等这个台子搭好了以后,再建立技术,技术一出来,就能变成现金流。
医院,再卖到OTC及家庭。
跃医疗产品已经覆盖全国34个省,家一级经销商,多家二三级经销商,多个专柜,多个销售终端,相比同行九安医疗有着巨大的渠道优势。
护城河
目前公司手握多张注册证、多种SKU,产品线丰富。
客观讲,鱼跃医疗的产品技术含量相对不高,主要是品类多,渠道广。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万元,同比下降13.67%,年,研发投入同比也减少20.68%至1.2亿。
以上可见,其技术的护城河并不是很深。
盈利能力
鱼跃医疗销售毛利率41.67%,另两家同行乐普医疗与新华医疗则分别为64.62%和19.37%。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1.67%,同比略有上升,扣除中优医药并表因素,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9.88%,同比下降一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电商平台销售毛利率略低,而电商销售占比增加所致。
年1-6月营业收入18.61亿,增长30.3%,主要是公司电商部销售增长及中优医药并表所致。
分业务来看,医用呼吸和供氧业务营收6.50亿元,同比增长63.53%,主要由电商业务增长所致;医用临床业务营收4.79亿元,增幅达.97%,主要由中优医药并表所致;家用医疗器械实现营收7.19亿元,同比减少8.11%,由雾化器从家用医疗器械业务归类到呼吸和供氧业务所致,同口径比较家用器械业务仍有所增长。
年1-6月利润3.98亿,利润增长20.13%,去年并购的上海中优医药为上市公司贡献万元净利润,扣除该并表业绩,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60%,内生性经营业绩依旧保持稳健增长。
中优的加入,标志着鱼跃正式将医用消毒业务纳入版图——今年5月,中优旗下利康消毒收购上海仕操洗涤,向消毒服务延伸,打造医械一消毒液一消毒服务的产业链。
上半年并购的德国曼吉世公司净利润为万元,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扣除上海中优医药并表因素,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80亿元,公司净利润内生增长14.60%。
公司15年并购的上械厂17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12亿元,同比增5.12%,实现净利润.77万元,同比增41.27%。
目前上械厂的增长主要来自减员增效和毛利率的提升,预计到年后上手厂产品产能不足的情况能够有所缓解,带动收入快步增长。
公司年化的经营现金流万元,年化净利润3.98亿,公司利润没有能转化为净现金流量,盈利质量存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76.97%。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总额比2.75%,非经常性损益万占利润总额13.86亿的2.75%,投资理财收益万元,万元退税。
年同期非经常损益万,非经常损益比去年新增万元。
从现金流的转化和非经常损益增加来看,盈利质量还是差强人意。
运营能力
营业费用1.67亿,管理费用1.24亿,财务费用-.76万,三项费用合计2.9亿,营业收入18.61亿,三项费用占比15.48%。
去年三项费用合计为2.04亿,去年营业额14.29亿,三项费用占比14.3%,上升了1.18%。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2.9亿元,同比增长了42.03%,主要是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加快及中优医药并表所致。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行业竞争的加剧。
存货4.51亿,总资产64.17亿,库存较去年同期增加了0.87亿,占比为6.4%,存货占比上升0.6%——这一指标需要引起投资者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