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人生疫情过后,这六个习惯值得长期

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606/6308377.html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潮迅速侵袭全国。这场疫病的爆发阶段正逢春节假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况,大家只能待在家中,尽可能一边做好防护工作,一边习惯在家工作和学习。

在此背景下,整个社会也完成了一次关于「什么是病毒」「如何戴口罩」「如何洗手」等健康知识的全民大科普。疫情中,很多朋友开始重视个人卫生,规划个人生活,并着手尝试此前从未实践过的远程办公。如果你在日常生活里重视养成好习惯,这些习惯会在特殊时期成为你应对突发状况的绝佳助力。

在这篇文章里,我基于自己的经验为你总结了一份关于健康、生活和效率的习惯清单,这些好习惯既能够帮助你在疫期保持身体健康、工作高效和精神愉悦,也希望在疫情过去之后,这些特殊时期建立起来的好习惯仍可以陪伴你的生活,继续让你和你的家人远离疾病,生活顺心。

建立你的医疗战备库

本次疫情中,大家抢购最多、讨论度最高的无疑是以口罩、防护镜、消毒液为代表的一系列医疗装备和药品。在平常生活中,我已经自主建立了一个家庭常备医疗库,从药品到消毒器具一应俱全,因此当疫情爆发后,我几乎没有任何急需抢购的医疗资源,仅凭此前的储备就能应对相当一段时间。也正是因为我一边守着医疗箱,一边看到很多朋友为手里缺东少西而焦头烂额,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章,分享我建立「医疗战备库」的经验。

尽管疫情期间你可能无法完整购置我提及的医疗用品,但从现在开始规范你的家庭医疗器具和药品管理,依然可以为你的健康帮上大忙。

家庭常备医疗库,每家都应该有一个

无论是否经历疫情,你都应该建立一个家庭常备的医疗资源库。它可以帮你应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划伤、小感冒或者其它小状况;借助家庭医疗仪器和定期自测的习惯,你还能时刻把控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预防和自我诊断部分疾病。

以下是我建议你手边常备的健康仪器和药物,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欢迎你在评论里补充。我也会不定期维护这份清单,便于你参考:

检测类:血糖仪、血压仪、体温计、血氧仪、体脂秤、酮体试纸等

感冒药:退烧类(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止咳类(氢溴酸右美沙芬)、消炎类(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是的,这几样药既是退烧药,也是消炎药))、抗生素类(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抗病毒类(奥司他韦、盐酸莫西沙星)等

止痛药物(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胃药:胃部不适类(铝碳酸镁、胃仙U)、辅助消化类(多潘立酮)、止泻类(蒙脱石散)等

防虫和止痒类:蚊帐、驱蚊液、止痒涂剂、炉甘石洗剂、蟑螂药、除螨仪等

外伤及扭伤处理类:棉签、创可贴、纱布、绷带、医用胶布、碘伏、双氧水等

过敏药物(氯雷他定)

睡眠类:助眠药物(褪黑素)、睡眠耳塞等

你认为必要的维生素和营养素

避孕和验孕类:避孕套、避孕药、验孕棒等

防护和清洁类: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帽子、消毒液(84消毒液、消毒洗衣液等)、洗手液、酒精(酒精液体、酒精棉球、含酒精的湿巾等)、紫外线消毒灯等

其它:晕车药(苯巴比妥东莨菪碱)、漱口水、口气清新剂、牙线、暖宝宝、热水袋、冰袋、葡萄糖补剂等

除了这些我常备的药物,丁香医生也给出了一份家庭用药常备清单。这份清单是为宝宝准备的,但成人也完全适用。

顺带一提,无论是用药还是参考健康资讯,宝宝可用的大部分药品和医疗知识都适用于成人,我甚至推荐你优先查看宝宝的医疗资讯,因为通常来说,儿童的用药和治疗方案都剂量更严格、禁忌项目更多。在了解儿童用药的方案和注意事项后,你再根据成人的剂量标准灵活应变即可。

我的药箱一角

建立这个医疗库非常重要——拥有一套自检仪器,你就能在家完成小型体检,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血糖、体温等关键指数,医院去。反之,如果某些指标持续异常,医院看看,避免延误诊断时机;拥有一套消毒器具,你就能不定期给家里做一次从地面到家具再到空气的完整清洁,帮自己和家人减少患病隐患;拥有一个种类齐全的药箱,你就能自己处理许多常见病症,不用生病的时候再临时抱佛脚找地方买药,如果遇到不严重的外伤,也能第一时间安全处理,避免感染。

没事儿在家测一测

在准备这个医疗库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细节需要你留意:

上面的清单不要买完了就完了,记得了解它们具体适用的病症,并严格控制用量;

体温计务必常备,而且我非常推荐你购买耳温枪。在众多类型的测体温产品中,耳温枪平均价格最高,但操作最简单,测温过程只要两三秒。与之类似的额温计虽然便捷指数相当,但精度却差了不少。我自己也一直在用博朗(BRAUN)的一款耳温枪,每次得感冒都会主动自测体温。在经历疫情的这段时间里,尽管无需向任何人报备体温,但我和黛西还是很自觉地每日自测多次。耳温枪随时可用无需等待,高频使用时非常方便;

购买医疗仪器和药物都尽量选择大品牌,万万不可图便宜。一是因为大品牌的产品和药品经过了严格的安全审查,品质更有保障,售后也相对完善;二是大品牌的产品耗材(譬如血糖仪的试纸和针头、耳温枪的一次性耳套、血压计的臂带等)供应更稳定,不会出现「机器用了一段时间,耗材没地方买了」的情况;

把所有的药品都用收纳箱装在一起,不要乱摆乱放。我建议你找个时间专门熟悉一下上文提到的各类药物的类型和功效,以便生病时不会为「不知道吃什么药」而发愁。有了固定放药品的地方,用药时你自然知道去哪里找,不至于手忙脚乱;

留意不同药品的保质期和保存环境,有一些药品或试纸需要低温保存,记得放冰箱;定期检查药箱里各类药品的保质期是否临近,及时补充、替换;

吃过的药品不要立刻丢弃包装盒及说明书,这样做一是防止药品本身有问题时你手头没有存证,二是如果某些病症你自己吃药没见好,可以看病时把药盒给医生看,便于医生了解你的用药史,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必要时,你也可以专门用一个收纳箱来放置这些吃过的药品包装,并定期处理

消炎药和抗生素不可混用,抗生素更不可滥用。两者之区别请见这篇文章和这篇文章;

如果你还认为阿莫西林是消炎药的话,立刻打开上一条提到的文章并背诵全文!

家庭常备、没事儿就翻翻、用药之前先查一下、不要听爸爸妈妈姑姑二大爷老中医建议而是先看一看它的健康资讯来源:丁香医生、腾讯医典和默沙东诊疗手册,三者均有独立App。

医生就是最好的老师

在拥有了相对完备的家庭医疗库之后,你可能还需要面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常见的『必理通』,港版为『必理痛』)能否一起吃」「家庭式血压计如何使用」「崴了脚要冷敷还是热敷」等实操问题。除了上网查询使用说明之外,向医生学习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我有一次切了手指,血流不止,医院处理。在医生清洗、包扎伤口的同时,我记下了医生的操作步骤和开给我的药物。之后没多久,黛西因为穿高跟鞋,脚后跟磨了深深的口子,我就将从医生身上学到的包扎流程依样复制——用双氧水清理伤口,用碘伏擦涂伤口,再用纱布遮挡。相比于大多数人经常采取的「用水冲干净再贴个创可贴」,这样的处理可以避免伤口感染,不仅更规范,而且更安全。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医院之后都会专门保存医生开的病历和处方,之后如果遇到同样类型的病症,就可以适当自己解决。医生是专业人士,他们的诊疗手段和操作步骤自然也是最标致的学习范本。相比于网上来源不一、阐释不明的资讯,医生面对面、实打实的诊疗显然更加明确和具体。不过,这个技巧只适用于解决小感冒、小擦伤等日常状况,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症状,医院接受专业医师的诊断,不要托大。

树立利人利己的健康意识

说来也巧,就在新型冠状病毒尚未扩散的疫情初期,我因为感冒而得了支气管炎。当时已传出武汉有人感染新病毒的案例,我虽然没有接触过武汉人士,医院检查,不久后,医院让大夫再次诊断。同时,我为了避免咳嗽影响他人而购买了口罩。

没想到,这些照顾别人的做法在疫情扩散后反而给我自己带来了帮助——由于经过大夫两次诊断,我虽然因为支气管炎而不断咳嗽,但不担心自己是新型病毒的携带者,所以安心吃药,并无心理负担;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他人而购买的口罩,也凑巧是疫情爆发前市面上的最后一批现货,成了我过年期间保护自己的关键道具。

叮当快药是个不错的买药App,常用药都能买到,还有很及时的配送

面对突发状况,想要保持平稳镇定,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我在日常生活中就很注重家庭卫生,准备了各类消毒液、清洁剂、一次性手套等清洁用品,连厨房抹布都会每天用84消毒液清洗。疫情到来后,这些东西都变成了市面上稀缺的商品,但因为我早有储备,所以并不慌张,也没有参与挤破头的抢购。

当此疫过去,虽然你无法预料下一次类似的状况何时到来,但养成良好的家庭卫生习惯,时刻考虑保护自己和他人,一定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到你。

定期清洁个人物品

要保障个人健康,除了备齐医疗资源之外,还要重视个人物品和工作环境的清洁。你日常高频使用的电子设备、桌椅板凳、门把手、卫生间、灶台等都是滋生细菌的重地,需要你经常清洗和维护。无论清洁什么物品,都请谨记一个原则:细菌可以用消毒液杀死,但清除病毒的最佳方式就是物理破坏——流水、高温或紫外线。

多擦擦电子产品,让病菌无处滋生

电脑、手机、鼠标、键盘等电子产品是现代人类每天打交道最多的物品,也是沾染和滋生细菌、病毒最多的地方,想必你也看过类似「手机上的细菌数量比马桶还多」的报道。很多人平时不注意清洁自己的电子产品,天天用却很少擦洗,这会给病菌滋生埋下隐患。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每天老老实实把自己的电子产品擦一遍就行。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清洁液的选择——擦拭电子产品尽量选择无酒精的清洁液或清洁湿巾,因为酒精会破坏手机、电脑等产品屏幕上的涂层。购买清洁产品时只要不图便宜,并在产品说明里认准「无酒精」字样,基本都能避免损伤涂层的问题。同时,你还要看一看清洁产品是否含有除菌成分,并购买具备除菌能力的产品。

iKlear的产品说明页,清晰地写着清洁剂配方中不含哪些不利成分。图片来自淘宝

我最常用的两款电子产品清洁装备是iKlear的清洁套装和AM的清洁套装。iKlear是一个电子产品清洁领域的老品牌,定位相对高端,产品品质自然没得说,旗下产品还针对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设定了不同的套装,套装内包含的清洁布、清洁液等都不太一样。我从玩数码产品以来也用过高低档次不同的许多清洁产品,iKlear始终都是综合体验最好的品牌。

除了老牌的iKlear,我近两年最喜欢的清洁产品是AM清洁套装。在成为我派成员之前,我就自费购买了很多套自用或送人,入职之后更是利用员工折扣之便疯狂安利(因为我派商店有售)。AM的最大优势在于打破了「贵就是好」原则,一个不到五十块钱的套装里居然包含两块清洁布、两瓶清洁液、两个毛刷和一个气吹,可谓价低量足。

而且,套装里的每样东西品质都不差——清洁液无色无味、不粘手、不含酒精,还具备杀菌能力;清洁布除尘能力强且不易起灰;毛刷和气吹我用得很少,但清理键盘和其它产品缝隙里的小灰尘时非常管用。目前,AM已是我的办公室常备,没事就把手机和键鼠擦一遍,有时候借用公用或同事的电子设备,也会顺带擦一擦再奉还。

质高量足的AM清洁套装

总地来说,清理电子产品没什么技巧可言,关键在于养成习惯,频繁擦拭。

清水加抹布,「翻新」你的工位和桌面

近期已经有一些朋友开始返工,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返工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和电子设备一样,只要是人们经常聚集,或者人的手常触摸的地方,也都是滋生细菌的重地。因此,当你坐回熟悉的工位的那一刻,除了感慨一下「好久不见」之外,记得清洁一下你的桌面和工位上的物品。

我惯用的做法有两种,一是把AM清洁液喷在桌面上,用擦拭布或干净的纸巾等擦拭一遍;二是把消毒湿巾当成抹布,擦拭桌面和工位上的各种物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即使你手边没有干净的抹布和清水,也能完成一次简单的桌面清洁。

不过,这种清洁不够彻底,还记得前文提过的「流水、高温、紫外线」吗?每隔一段时间,你还是要用抹布和清水把自己的工作区完完整整地擦一次,特别注意那些容易藏污纳垢的缝隙。和清洁电子产品一样,清洁工位和桌面也遵循「高频多擦」的原则,如果工位上的某块区域或某些物品需要你经常触摸,那就多擦几次,减少细菌滋生。

勤用紫外线灯,可以「大力出奇迹」

如果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sejingdian.com/xyjjg/59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