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富玉堂中医门诊从成立之初就放眼中医“守正创新”的新时代前沿,力争为弘扬中医文化、创新中医技术、开拓中医产业,打造独特的现代中医优质品牌。
今天,预约助理小王就带你走近富玉堂中医门诊,近距离感受富玉堂人用心用力打造的中医文化。
大门
我们青岛富玉堂位于崂山区山东头路68号,在一排排现代建筑群中,大门悬山、举架、斗拱,金瓦、红门、青砖,格外醒目,透着庄重祥和之气,寓意守正、传承、如意。
回望大门正对的浮山,属崂山余脉,面朝黄海,市区内最高山,站在山顶可俯瞰青岛全景。明末地理学家顾祖禹所著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天将雨时,海雾升腾,远望诸峰,浮于云间,故称浮山。自明朝起浮山就发挥抵御倭寇、保护百姓的作用,如今是青岛“城市之肺”。浮山山势陡峭、植被茂密、泉水长流,是一座有福之山,有灵之山,有志之山。
影壁墙
走进富玉堂正厅首先看到的是影壁墙上《老子出关图》。年前,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经》,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司马迁《史记》),后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当时守卫函谷关的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于是有了“紫气东来”一说。
老子出关图上方的文字,是对《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的诠释。核心含义是:人之为人,要用心修德,做一个单纯质朴的人。我们现在经常讲的“养生”,这个概念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来的,叫“长生”。李富玉教授总结核心思想有三条:“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人人合一”。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顺应天地自然而长生。形神合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即营卫气血精津与精神气质相合而长生。人人合一:守静笃、少私寡欲、为而不争,即自我心灵和人际关系和谐而长生。
前台对联
正厅前台,挂着一副醒目对联,上联是“汗吐下和温清补”,下联是“辨证施药除重疴”。这幅对联充分体现出李富玉教授对传统中医精髓的独到认识。
上联“汗吐下和温清补”。
这是中医依据自然规律提出的八种治疗方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对联为了对仗工整,去了“消”字。
汗排在八法第一,是最常用之法。因为人会经常出汗,出汗本身就有平衡体温、排出病邪的作用,中医讲沟通阴阳表里,人一旦生病,通过发汗,全身通透、神清气爽。
吐。中医讲邪在上,吐之。即排痰和催吐。
下。中医讲邪在下、在里,则下之。即通过大小便排出病邪。
和。当病势较重,体质较弱时,既不能拼杀,又不能镇压,只能用和谐的办法,通过调和来化解。
温。中医讲寒则温之,主张不热不烫,循序渐进,温而化之。
清。中医讲热则清之,主张把热往下引,往外导。寒凉药则点到为止、适可而止。
消。各种积聚,如痰积、血积、食积,久而久之,出现瘀堵、囊肿、肿瘤等等,就需要消磨消散掉,把有形消为无形,确保循环顺畅通达。
补。补放在八法的最后,一是提醒补法放在最后考虑,不能乱补;二是提示大病之后宜以补善后。
下联“辨证施药除重疴”。
辨证,即辨证论治,是中医独有的研究疾病的方法。辨证,即是辨别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症状。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施药,即遣方用药,把握药材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讲究配伍君臣佐使用量精准。
除重疴。李富玉教授一贯主张中医守正创新,就是通过融合现代医学技术,形成新的辨证方法、配伍原则、用药剂量,在治疗世界疑难病、新发病、顽固病上取得很好疗效。疗效就是硬道理,除重疴,就是妙手回春、沉疴顿愈。
文化长廊
正厅与候诊室之间,是富玉堂精心打造的文化长廊,共遴选悬挂牌匾块,每块都细心安装灯光线路,便于学习感受中医理念。长廊右侧为中医文化墙,左侧为中药文化墙。中医文化墙共有45块,从中医的基本概念开始,包括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医五行介绍、中医养生、中医经络等几个部分。中药文化墙共有55块,从道地药材介绍开始,包括中药性味制作、草药功能介绍、草药标本、药食同源、养生方法等几个方面。
采药归来图
在候诊室里间,也就是助理医师工作室,东墙悬挂一副大气醒目,笔墨横姿的《采药归来图》。这是著名画家野石先生专门为李富玉教授创作。这幅画创意巧妙,工笔细腻,布局精炼,表达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一是自然气息。中国中医药是大山里走出来的科学,是自然界孕育的经典。描绘中国中医药,必然离不开山川、河流、植被。这些中药和人一样,自然环境造就性格特质,充满灵性。
二是泥土气质。中医是实践医学,是泥土医学,是田园医学,中医就是边看病边挖药,边挖药边看病,从而不断提高水平。泥土气质还代表视病人如亲人的医患关系。画中的老中医采药回来想必很是劳累了,草帽还没摘掉,采药的箩筐放在旁边,赶紧就开始把脉,带着微笑给病人看病。看身后的少女端着茶壶,既是老中医归来还未来得及喝口水,也是准备看完病和病人一起对斟攀谈,都是其乐融融的场景。就连病人带来的家犬,也是悠闲自得地爬在地上。和老中医一起进山采药的驴子,也是神态自若,好像正在倾听主人的谈话。
三是顺应天地。《采药归来》图中,占了画面很大篇幅的是一棵小榆树,枝叶繁茂,树干粗大,主干中空透亮;树干下长的青苔,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可以几亿年不变化,可能有了地球就了青苔;而树干枝头长满疙瘩,正所谓“千年的榆树疙瘩多”,可见此树寿命历久、阅尽沧桑、几经生死。细看图中树上的疙瘩形状各异,有的像肿瘤,有的像息肉,有的像结节等等,虽然长了那么多瘤子,但这个树仍然生机盎然,顽强挺立,这就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带瘤生存法则。这是李富玉教授一贯主张的治疗原则。顺应天地自然还体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病人看病时坐在用柳条编的蒲坦上面,中医看来这叫接地气,《黄帝内经》讲“人由天地之气所化生”。
四是形神合一。图中老中医看病可以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任何时候都可以把脉看病。树荫下,一个桌子,一张纸,一支笔,一条叠好的毛巾,就可以看病了,既不需要听诊器、血压计,也不需要CT、彩超。与西医重视人体结构解剖研究不同,中医重视生命之气变化研究,推崇“以气为本、形气相得”,也就是“形神合一”,因此形成了西医所无法企及的诊断技术。
富玉堂中医门诊处处传承中医文化,在此不再赘述。最后,王助理想说: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精神中一颗璀璨明珠;富玉堂中医门诊旨在学习先贤,守正创新,为治疗现代疑难杂症、解除患者痛苦贡献一份力量;富玉堂中医门诊祝所有人身心健康,平安幸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