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力·视频号产业服务先行者
VideoNumberforerunner
···
今年数字经济还是蛮热闹的,第一个是平台的反垄断问题,现在这成了一个焦点,第二个是所谓的社区团购,几大门派围攻菜贩子也是个新闻,第三个就是短视频。
可以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数字经济?
我自己给数字经济有这么一个定义:只要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有数据或者算法提供了价值,那么这个经济就是数字经济。
举个例子,如果你到一家餐馆,进行的是堂食,那么就不是数字经济,但是如果你点的是外卖,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和算法起了作用,那就是数字经济。
01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现在数字经济的总量达到GDP的36.7%,那么中国的年的GDP是多少呢?差不多正好是一百万亿,正好是美国的74%,那可以想象数字经济的总量就是36.7万亿元。
在这个36.7万亿元中,我们大体上可以认为电子商务的交易额,或者说网上零售大约是十万亿,还有其他的各种类型的,比如企业数字化、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上广告等等,加一起差不多有二十万亿,当然大的比重还是在企业数字化的方面。
还有一些硬件的数据,像中国大约有42.9亿部手机,有万APP,现在在淘宝或者在其他平台上的商户大约有一个亿左右,提供电商服务的企业大约是一千万。
数字经济也是流量经济,流量的格局决定了数字经济的规模或者是潜力。在中国,这个江湖地位已经划分完毕了,或者说,至少有些头部企业把流量瓜分的是比较多的,腾讯系大约是48%,头条系加在一起大约12%,但是头条系涨得很快,也有人说到今年年底,头条系可能会涨到18%,第三是阿里系,流量大约是9%,第四是百度。
通过这个流量格局,就可以看到它决定了中国数字经济有激烈的竞争,比如说“头腾”大战,头条和腾讯现在还在大战,就是因为他们两个要争夺流量。
02
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的数字经济的发展,大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信息化阶段,第二个阶段叫消费互联网阶段,第三个阶段叫产业互联网阶段。
在信息化阶段,发生的最主要的是记录的革命,就是把原来存在纸上或者头脑中的信息变成数字化的。对于企业来说,过去主要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各种各样的管理工具,这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过去,当然这个阶段主要是大企业在做,中小企业做的就相对比较少了。
到了消费互联网阶段,在中国的大约万个APP带来了什么作用?最重要的是它使我们软件的分发成本几乎降低为零,过去在PC时代安装一个软件还是个技术活儿,现在直接下载APP就很容易了。APP就带来了消费互联网时代,APP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能让用户自动下载,形成一个社交网络。
进入到产业互联网阶段,最重要的是技术革命,我们称为认知的革命。就是到了智能化时代,各种各样的决策一般是人和机器一起做出的,就带来认知的革命。现在消费互联网革命当然也还如日中天,但智能化阶段自从年进入大家的视线,这个产业互联网的革命,或者叫认知的革命就到来了。
03
主导因素:算力、算法、数据
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背后,都还是有技术和资源支撑的,这就是数字经济的三个主导因素:算力、算法和数据,也可以称之为数字经济的三个动力源。
算力
算力是一般的消费者看不到的,因为它是藏在运行背后的,比如我们最早有个叫客户-服务器模式,这个服务器一般来说就是要靠算力来支持的。
算力现在最普通的叫法就是云计算。在国际上最领先的是亚马逊的AWS,过去提到云计算,大家可能觉得不是很保密,不是很放心,现在我告诉大家,美国国防部的一些应用都放在AWS上了,所以保密的工作还是非常到位的。在国内的云计算当然是阿里领先,现在腾讯也在直追,华为在做,电信也在,做中国的云计算一般都是和智慧城市建设等等连在一起的。
云计算是非常考察云计算服务商的水平的。举个例子来说,过去我们买车票都是在网站上买,你可以发现一到春节,网站时不时就出故障,但这两年不出故障了,因为据说这两年它的后台的技术在用淘宝的技术。淘宝是经过“双11”的考验的,所以就可以看到这个云计算是非常考察服务商水平的,不是任何人都能玩儿的,但是它确实是我们数字经济的核心。
算法
目前有两类算法价值最大。
第一类算法,叫推荐算法。
从国际上来看,还是亚马逊最好,它有客户的画像,推荐的就比较精准,现在30%的交易就是靠推荐算法。国内有些推荐算法还达不到这个地步,比如说,我说个笑话,有个人偶然浏览了一个墓地,结果他下次再浏览的时候,就向他推荐很多骨灰盒,这是多么丧气,所以这就说明有的算法还不是很地道。
新闻推荐算法现在头条做得最多,但是这就产生了一个叫“信息蚕房”的现象。推荐得越多,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和你同类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推荐算法使人越来越极端。有好多人说现在网上的对立情绪很严重,就是推荐算法造成的,所以我的朋友圈,一般都保留若干有对立意见的人,我想故意平衡我的观点,这样你不至于特别极端。
第二类算法,叫信用算法。比如说你去贷款,什么花呗、借呗,甚至你到银行贷款等等,他会给你计算各种各样的信用,然后自动帮你贷款。
信用算法会收集你的大数据,比如说你的各种各样的行为,所以我们现在做事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当然这在中国还不是特别厉害,在美国有个专门的信用分,已经推广了几十年了,如果行为不好就得扣分,你离开那个信用分寸步难行的。
数据
所有的算法都是数据喂养的,换句话说,大数据喂养的人工智能。
现在有人说,数据就是新时代的石油,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因为石油是消耗品,用一次不能再重生,数据不一样,数据做完了以后可以进行排他,所以数据在当前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焦点问题了。在咱们国家已经把数据当成生产要素,像土地、资本一样,成为第五个生产要素了。
数据现在有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是数据跨境流动的问题。
在国际上,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现在的焦点就是国家间的数据怎么流动。因为数据流动涉及到隐私问题,以及国家的安全保密问题,比如前一段看到有人在网上反对特斯拉,认为每一个特斯拉都是个小间谍,把我们的路况全部收集并传到卫星去。
我们当然知道不会那么严重,因为他们的服务都要放在国内的平台上去收集数据的,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大数据留在国境之内。
第二个是企业之间的数据流动问题。比如蚂蚁金服可以判断人的信用,它的很多数据可能是来自于淘宝上你的购买行为。欧洲有专门规范企业间数据流动的条例,规定不同法人之间的数据是不能互相流动的,那么在中国好像大数据还正在立法,还没有那么细。
第三个就是数据怎么收集的问题。比如在某个平台上购物的一些数据,叫数字痕迹,是归平台还是归我个人?欧洲就允许个人可以有数据的遗忘权,比如说我在某一个电商网站上购物的数据记录,我可以要求删除。
但是各位可以想象,如果每个人数据都要遗忘,就没有大数据了,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就没法发展了,所以只能在发展大数据和隐私之间做一个平衡。我们基本的想法是“谁的地盘谁做主”,如果你在我这个网站上购物了,那么我收集你的数据就算是合理的。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我收集你的数据就不太合理了。
04
场景、伦理、劳务替代
除了前边三个主导因素以外,我们研究数字经济还要考虑另外两个要素,一个是数字经济发生的场景,一个数字经济可能要遵循的伦理。
场景
我们收集的数据总是基于某一个场景的,算法也是基于某个场景的,如果离开这个场景,你的算法和数据就不起作用了。
任何一个数字信息的应用,如果没有场景,就没有价值。
场景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入口。在新浪微博时代,我大概是前50个写微博的人,像我这种人比较适合文字时代,因为要写文字需要一些逻辑,可是现在到了视频时代,搞笑娱乐变成第一位的,有文字能力的人反而有点过气了。道理很简单,就现在的应用的场景发生了变化。
伦理
到了智能化时代,这个伦理就变得很重要了。比如说无人驾驶的车辆,如果发生了车祸算谁的责任,过去有司机就是他的问题,现在没司机了,算厂商的,还是算程序员的,还是算坐车的乘客的等等。当决策由人变成机器的时候,应该遵循什么规则?
伦理涉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决策的难题。现在有人也将这个问题称为“电车难题”,意思是说,一条电车从轨道上驶来,前边路上有四个人,要是直走就把这四人给压住了,这个时候可以扳一个道岔,道岔那一方只有一个人,现在让机器选择是自动往前走压四个人,还是选择道岔就压一个人。很多人可能认为就选择那一个人,因为四个人多,但是这在伦理上不一定是对的。
面临这样的选择是要讲究伦理的,我们不能把这个交给程序员来做,因为程序员不一定有这方面的修养,这就是需要对人工智能的程序员进行一个伦理的培训。
劳务替代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劳务替代问题,现在经济学家就在研究这个。因为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它减少的就业比它增加的就业要多的一个技术。
但是现在看来,大部分的经济学家偏保守,认为人工智能取代了脑力劳动,而好多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作可能会被取代,所以消灭的就业岗位可能就更多一些。但是也许有意想不到的东西的出现,所以这个还没有结论。
05
数字经济的七个规律
如果能够描述数字经济,我自己把它总结为七个规律,既有技术的规律,也有经济竞争的规律。
第一个规律叫摩尔定律,表明了信息处理的规律。很多电子产品越来越便宜,电脑算的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算的越来越快,其实背后就是摩尔定律在起作用。
第二个规律叫吉尔德定律,是信息传输的规律。现在从1G、2G、3G、4G到5G,马上要6G,说明传输信息需要的带宽越来越宽,实际上每六个月带宽的需求会翻一倍。
第三个定律叫新摩尔定律,是大数据积累的定律。95%的大数据都是近两年产生的,可以想象这个数据的增长。
第四个定律是网络经济的定律,即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结点数的平方。为什么我们都愿意加入大的朋友圈,因为这里边资源多,比如我的节点是10个,你的节点是9个,它的差别不是1,而是减去81,差别是19。“大网吃小网”的现象就是说的这个定律,别人的朋友圈越大,你的朋友圈越小,你的朋友圈就会被并购了。
第五个规律叫达维多定律,是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律。指第一个做这个商业模式的人,可以自动占据5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这个规律也有一些失灵的地方,比如说小黄车最后就完蛋了,没有占50%的份额。
第六个规律是人工智能的规律。人工智能的劳动就业有个五秒钟法则,就是说如果一个职位五秒钟之内就能搞定,那么这个职位就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只有两类职位不会被替代,和情感有关的岗位,心理咨询师等等,还有需要复杂的思考的岗位。
第七个规律是数字经济的安全的规则。因为数字经济都是在代码基础上做的,有一个说法,是每0行代码,大约有3行的bug,所以网络安全也越来越重要。
END
创始人看过来!!
节后首场视频号TOB专场沙龙来啦!
一年之计在于春
把握先机很重要
跟正确的人选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