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土庙子村孟相林,儿子患上白血病花掉40多万元。这些年来,他不仅要东挪西借还旧债,更为儿子继续看病犯愁。一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他们家成为村里典型的因病致贫户。
从年开始,孟相林的儿子享受了林西县贫困户大病兜底政策,不管这一年花费多少钱,个人只需要支付元。“医院4次,一次花1万多,砸锅卖铁也看不起了。去年,我们只花了元钱,总算能喘口气了。”孟相林脸上的愁容少了许多。
据了解,林西县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了大病兜底健康扶贫工程。按照政策,因病住院个人自付费用不超过政策内总费用10%,单次或年累计不超过元,并把42种慢病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补偿,个人只需自付5%。此外,林西县还对贫困患者实行“一站式”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住院不用交押金,出院时只需结算个人应付部分。
大病一场,小康泡汤。全区31.3万脱贫户中,有14.1万患病贫困户脱贫,占已脱贫户的约45%。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特别提到,他看了《人民日报》记者在内蒙古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精准扶贫驻村调研形成的《驻村三记》,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印象深刻。对此,自治区建立起了因病致贫人口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全面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
目前,内蒙古已经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障倾斜政策,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为核心,为贫困患者参保就医提供多重政策衔接资助和保障。有扶贫任务的旗县全部建立了大病保障基金,绝大多数旗县为贫困人口购买了商业健康补充保险;实行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补充保险、大病保障基金多项政策组合报销的旗县,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了90%以上,现已有大病贫困患者得到救治。
让城乡群众走上“病有所医”健康之路
“医院开药就行,药价有时候比外面的药店还便宜呢!”医院开完药的市民魏晶丽笑着说。由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魏晶丽需要经常开药,以前,医院药价高,魏晶丽总会到街上的药店买药,可自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就成了她购药的主要渠道,她因此成了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人。
年以来,为提升群众就医看病的获得感,呼和浩特市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院破除以药补医,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过去,医院的药品价格可在进价基础上上浮,比如,10元内药品可上浮25%,10元至40元内可上浮15%,40元至元内的药品可上浮10%,元至元内可上浮8%。这也意味着,进价10元的药品,过去可以卖12.5元,而现在就只能卖10元。呼和浩特市实施药品“零差价”,取消15%的药品加成后,药品采取“原价进、原价出”的方式销售给患者,彻底打破“以药养医”的传统格局,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进一步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尤其对于长期以药养病的慢性病患者来说,药费负担将大大降低。
从最初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等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基本医保到大病保险,让“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基本消除;从以药补医到医药分开,让医院开始回归公益;从“医联体”到“家庭医生”,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让阳光打在每个人的脸上
从以往的“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变大病,大病要人命”,到如今“有病敢于治、治病不花钱”,内蒙古绝大多数贫困病患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病有所医,让阳光打在每个人的脸上。 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年底,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报销比例稳步提高。全区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和75%左右;
大病保障日益完善。从年起,探索建立大病医保制度。年,实施全区统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年,将以抗癌药为主的36种和17种药品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最初的20元增加到今年的元。年,各级财政补助达到87亿元;
医保服务能力提升。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区内外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将外出农牧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下一步,内蒙古将精准聚焦靶心,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攻坚行动,将乳腺癌等14种大病纳入集中救治范围,到年扩大到30种。对农村牧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
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控攻坚行动,将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地方病病人全部纳入大病集中救治范围。实施贫困地区妇幼健康和健康促进攻坚行动,在贫困地区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和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
同时,实施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攻坚行动,确保每个贫困旗县建好1-2所县级医院,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医院对口帮扶,覆盖远程医疗服务,实施“互联网+健康扶贫”应用试点项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静超综合整理自新华网、人民网、内蒙古日报、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