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计的漫漫之路

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海子

动脉

血压计

漫漫

之路

引言

任何一项成果必然经历了前人的不断努力与改进,人生之路如此,科学发展之路也如是。

测量血压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血压计的诞生,无疑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它能帮助医生动态检测并判断血压是否正常。但是你可知道,血压计的产生之路却是一条经历了多年的漫漫长路,凝聚着众多医学家的智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血压计产生的百年漫路!

早在年,近代“生理学之父”——威廉·哈维就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他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证明了心脏是一个可以泵出血液的肌肉实体,血液以循环的方式在血管系统中不断流动,还明确提出血液不断流动的动力来源于心肌的收缩。自此,生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发展航道,各项生理功能得到了深入研究,但在关于如何测量和监测血压却一直到多年后才初见端倪。

-

年,一位名叫斯蒂芬·黑尔斯的英国乡村牧师(StephenHales,-)做出了一起轰动的“杀马事件”:他把家里饲养的一匹心爱的高头大马作为测试血压的对象,把它牢牢固定在一根特制的、附有一把擎天巨尺的柱子上。他的助手手持利剑,切开了马的颈动脉后迅速将一根铜管的一端插入马的颈动脉内,同时连接一根9英尺(约厘米)长、直径为1/6英寸(1英尺=30.48厘米,1英寸=2.54厘米)的玻璃管,将马捆在门板上放倒在地,然后使玻璃管垂直吊在树上,最后测得马的血压为83英寸(约厘米)。他们还观察到玻璃管内血柱的高度会因马的心跳而有规律地升高或降低:心脏收缩时,玻璃管内的血柱升高(收缩压);心脏舒张时,血柱就下降(舒张压)。当时一位在场的画家还用画像记录下了Hales牧师为马测量血压的情形,这是世界首例测量血压事件。年,法国医生、物理学家普瓦瑟·伊尔发明了一种用水银压力计测血压的方法。但由于其使用不方便,制作粗糙,并且读数不准确,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后来许多科学家对它都进行了改进。

斯蒂芬·黑尔斯

-

年,尤利乌斯·埃里松发明了一个能把脉搏的搏动传递给一个狭窄的水银柱的血压计。当脉搏搏动时,水银会相应地上下跳动,然后根据水银柱的高度来测量血压,与气压计测量气压时一样。这是第一次能在不切开动脉的情况下测量脉搏和血压。但由于它使用不便,制作粗陋,并且读数不准确,因此后来的科学家又进行了改进。

年,德国生理学家路德·维格(KarlFriedrichWilhelmLudwig)设计了血压记录仪。同年,德国生理学家卡尔·弗雷芮克·威廉·路德维格(CarlFriedrichWilhelmLudwig)还发明了波动曲线记录器。

年,法国科学家马雷研制成了一个当时最好的血压计,因为它能将脉搏的搏动放大,并将搏动的轨迹记录在卷筒纸上,而且能随身携带。马雷用这个血压计来研究心脏的异常跳动。

年,德国生理学家VonBasch将充满水的橡皮袋一段压迫手臂血管,另一端连接压力计,做成了一个无创血压计。

如今广泛使用的裹臂式血压计(腕环血压计)是意大利医生希皮奥内·里瓦罗奇(SciopioneRivaRocci,-)在年发明的。这种血压计有一条能充气的长形橡皮袖带。袖带一端接到打气橡皮球上,另一端接到水银测压器上。测量血压时,将袖带平铺缠绕在手臂上部,用手捏压气球,将袖带环绕缚于上臂,然后徐徐将空气打入袖带,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肱动脉被压扁,使袖带充气以暂时阻断血液的流动,然后逐渐放气减低袖带内压力,并观察血液恢复流动时压力表跳动的高度。当袖带内压力低于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动脉压时,血液流动便开始恢复,以此推测血压的数值。虽然,这种测量方法要科学、安全得多。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而且测量出的数值也只是一个大致的推测值,缺乏准确性。

年,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科洛特科夫(年~-年)测量血压时将听诊器放置于橡皮囊臂带之后的动脉部位,根据听诊时所听到的第一个脉搏声和之后脉搏声音的突然减弱,分别表示为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这也是Korotkoff音听诊法的由来。利用听诊器听诊脉搏声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进使血压测量飞跃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发明了最科学、安全、准确的测量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

尽管此后人们对血压计进行了许多改进,无论是现代的电子数码血压,还是24小时血压自动检测计,它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无多大变化,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血压计的准确性和便携性已经大大提高,能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

好了,血压计的漫漫发现之路就讲到这里了。而在我们学习生理学中,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使我们必须熟谙于心的,而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中,心脏的泵血活动导致的搏出和心率的变化又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现在分享一下杨晶老师利用微课形式帮助大家梳理出的心脏泵血的7个分期,这也是在第三届全国医学院校人体生理学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的全国一等奖和最佳风采奖的微课作品:《生命的律动-心脏的泵血功能》。

参考文献和来源

来源:简书,作者:浪漫小马;

丁香客,作者:wangchongyang

听诊法血压测量的发展史,作者:王斌全,赵晓云

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编辑杨晶王新雨

排版桑建冬

生理学课程思政组武宇明,马慧娟,杨晶,滕旭,肖琳,金胜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sejingdian.com/xyjpp/53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