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已经成为当下越来越多人的常见病,但是也有很多人会说:“我血压有一些轻度升高,只有高于/90毫米汞柱,这样的情况严重吗?可不可以不吃药?可不可以通过些许手段实现降压?”
其实,当血压高于/90毫米汞柱,就属于临界高血压。而在临床中,当临界检查指标临界,出现“临界高血压”、“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等情况时,到底要不要治疗?需要注意些什么事项?这也是心内科医生经常会遇到患者询问的话题。
今天,针对这一系列问题,39健康网请来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陆志刚,做出科学详细的解答。
临界高血压也容易发展成高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是,正常成年人为/80mmHg或以下,高血压为/90mmHg或以上,临界性高血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85mmHg)。临界高血压也称边缘型高血压,是指血压在正常血压至确诊高血压之间的血压值。
在临床上经常会将高血压进行分级,一方面,临界高血压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另一方面,根据危险因素还能分成低危、中危、高危、继高危等类型。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临界高血压者约有超过七成的人会发展成高血压,临界高血压患者最后确诊高血压的可能性也比正常高血压患者高出2-5倍,如果临界高血压患者连续3日在早晨起床前测得血压超过/9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此外,临界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稍偏高,各重要器官,如心、脑、肾无器质性损害,但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率及病死率比正常血压者高二倍以上,其并发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以及死亡率与高血压病人相近,且明显高于正常人。
临界高血压由于早期没有器质性损害,又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所以极易被忽视,患者需要严格 调整临界高血压可使用这三招
那么,又该如何控制并治疗临界高血压呢?
临界高血压的预防、治疗方式与一般高血压相同。对于诊断明确的高血压患者,应采取包括使用药物在内的持之以恒的治疗措施,已无人再持异议。但是对血压超过正常标准而症状又不严重的临界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治疗,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还有不同。
一般认为,临界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接受治疗时应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如减少钠盐的摄入、减轻体重和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做到持之以恒,这样会使得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临界高血压一般可不用或少用降压药,改用三个月的积极努力的生活方式调整血压值。通常,积极的措施主要包括,进行科学适量的锻炼,辅以合理的饮食,良好的休息及乐观的心情。具体而言:
第一,临界高血压患者的锻炼内容以放松性和耐力性练习为主,以太极拳、步行、慢跑、保健气功(放松功)、医疗保健体操(如降压静心操)等比较合适;
第二,锻炼时间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30分钟左右。早晨可先步行10分钟或慢跑,再步行数分钟,作一套降压舒心操,最后作放松功结束。傍晚一般不宜慢跑,可先打太极拳,做医疗保健操、气功,最后散步10分钟;
第三,临界高血压患者运动时呼吸要顺畅自然不要憋气;动作要放松缓慢,不要负重用力;不做低头弯腰动作;摆脱思考,要使精神放松。
如调理三个月后发现血压很好,这个时候可以不吃药。相反,如果通过自身的调整后,血压还是高,那就必须要进行药物治疗。
高危患者日常如何预防管理?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15%,而控制率仅为0.4%,这意味着名高血压患者中,只有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名服了药,而真正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只有4名。这也是导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因此,也要求所有患者,无论是否为临界高血压,只要有潜在高血压患病风险的人都需要引发
首先,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其次,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再者,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此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要避免看紧张恐怖的电影电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当血压出现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或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医院就医。如病情危重,请求急救中心帮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