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就办理了这样一起冒充名医卖“特效药”的案件,被告人吕某某、李某某均被依法提起公诉。
刊登广告发放福利引诱老人上钩
年,一家名为康泽堂的公司在“某老年报”上刊登一则广告,谎称与“中国保健协会”等机构合作,要举办慈善科普公益活动,针对人群为65周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奖励是来参加活动即可免费获得血压计、鱼油等。
刊登在权威报纸的这则广告吸引了众多老年人,被害人刘先生、翟女士就在其中,他们没有一丝怀疑就分别拨打了该公司的电话,在电话中对方热情亲切的解答他们的问题,并告知了公益活动的时间地点,于是被害人刘先生、翟女士都按照约定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现场,到了现场发现还有众多同龄人,他们都在讨论着自己的身体状况,大家都纷纷期待这一场“公益活动”。
四层筛选选定“重点客户”
活动现场聚集了众多老人,那么被告人是如何选定作案目标的呢?据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被告人吕某某、李某某供述,在诈骗成功前,他们要进行四次筛选。
老人们通过广告来电,李某某便会在电话中大致询问老人的具体情况,例如是否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是否是离退休人员,是否有子女陪伴等。如果老人情况合适,会告知公益活动的时间地点,等待老人上门咨询,这就是第一次筛选。
待老人们初次来公司,被告人李某某会让老人们填写更为详细的基本信息、退休情况、基本收入、身体状况等。随后被告人吕某某会出面和老人们谈话并给予保健品作为礼物,让其等待下一次公益活动。
然后根据老人填写的信息表进行二次筛选,通知重点客户再次来公司。
当老人们第二次来到公司,吕某某便通知将举办“名医”讲座,并让老人们再次填写一张“血管测评表”,更为详细的了解他们的疾病情况。
当老人们第三次来到公司参加“名医”讲座时,被告人吕某某、李某某会在现场鼓掌烘托气氛,同时也会时刻观察老人们的神情举动,不认真听讲的他们就会将其“淘汰”。
经过如此层层筛选,最终会有一部分重点老人被留下,作为他们的诈骗对象,被害人刘先生、翟女士就在其中。
“李嘉诚基金会赞助”
压片糖果转身一变成特效药
讲座之后,重点客户会被单独叫进一个小房间,美其名曰是“名医”一对一病情分析,实则是骗子一对一洗脑推销。
“名医”介绍一款名为“特瑙芯安”的“药物”,宣称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药,从台湾引进,因“李嘉诚基金会”每盒援助元,所以每盒只卖元。
其实,这压根不是什么正规的药物,没有保健品和药品的批文号,更过分的是上面标注的竟然是压片糖果。但是因为做足了功课的“名医”的分析正好说中刘先生和翟女士的病情,所以他们分别购买了28盒和14盒“特效药”用来治疗自己的心脑血管疾病,涉案金额共计4万余元。
被告人吕某某于年3月至年12月担任该门店负责人期间,受害人数高达16人,涉案金额30万余元。
检察官认为,被告人吕某某、李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涉嫌诈骗罪。
经普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最终被告人吕某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被告人李某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现在的犯罪分子,披着假名医的外衣,通过刊登报纸发广告做宣传,大肆推销特效药、神药。而老年人群看病心切,往往会上当受骗栽倒陷阱里,在此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看病医院,切不可轻信市面上任何的名医和名药,若遇到自己分辨不清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寻求子女的帮助,避免上当受骗,折进去养老钱。
编辑:杨军慧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新普陀报》在线订阅即享一年免费
上海中招报名即将开始
普陀的他们冲在第一线,赢得居民一片心
科普讲座、照护实训......普陀老人太幸福
上海首例!违规施放无人机被拘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