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据最新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3.2%,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45亿,并且每年仍在增加。监测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的第一步,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电子血压计了,血压的测量也变得简单、方便。但是量血压量左手还是右手?怎么测才更准确?今天医言为大家解答。
一、测量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1.在我们测血压前半小时之内不可以喝咖啡、浓茶、酒等兴奋性饮料。
2.测量前静坐休息5~10分钟,不憋尿,不剧烈活动,保持心情平稳。
3.使用经过国家计量部门批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或经国际标准验证合格的动态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等。目前的国际标准包括欧洲高血压协会(ESH)、英国高血压协会(BHS)或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I),大家在购买血压计时一定要买通过这三个标准认证的产品。
4.测量血压前需要准备好适合受测者手臂高度的桌子,采用坐位,双脚自然着地;裸臂绑好袖带,袖带大小合适;袖带必须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5.保持测量环境安静,温度适宜,无噪音。
二、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准确性?
1、外界环境:如温度、测量前运动、饮酒或吸烟、手臂位置过高或过低、肌肉紧张、憋尿、讲话和环境嘈杂等。受测者测量时讲话是常见的因素,所以测量时一定要保持安静。
2、测量体位:测血压时可以坐着或者躺着,但是不同体位所测结果是有差别的。坐着测比躺着测舒张压要高5mmHg,收缩压基本无差别。如果测量时双腿交叉,可使收缩压升高2~8mmHg。
3、手臂高度:测量时绑袖带处手臂位置应该与心脏同高。如果手臂位置低于心脏水平,所测结果往往偏高。每高于或低于心脏水平2.5cm,血压相差2mmHg。
4、臂间血压差异:据统计,20%的人左右手血压差值10mmHg,所以我们在第一次测量时应同时测量左右两侧血压。当左右手血压不一致时,以数值较高侧手臂测量的血压值为准。如果左右手血压差异持续>20mmHg时高度提示主动脉弓缩窄及上肢动脉闭塞,出现这医院就诊了。
5、读数:如果使用台式水银测压计,看结果时要保持视线垂直于血压计刻度面的中心,不要俯视或者侧视刻度面板,不然读数会不准。
6、测压计精确性:所有血压计都需进行精确性检验。台式水银血压计一般每半年校准1次。水银量也会影响结果,水银过少测出的结果偏低,过多则偏高。刻度管内的水银凸面正好在刻度“0”时水银量才是合适的。
7、袖带位置及松紧度:袖带中部应放置于在上臂肱动脉的上方,即肘窝内侧半血管搏动处。袖带的下缘在肘窝的上方2~3cm。袖带松紧适宜,能塞进2个指头为宜。绑得太紧,测出的结果都偏低,太松则结果偏高。
8、测量次数:第1次测量时结果往往偏高,可能由于心理紧张有关。因此每次测量至少测2次,中间歇息1分钟,结果取平均值。如果2次测量值相差5mmHg,应再进行测量,最终结果取3次血压平均值。
9、充放气速度:测量时应缓慢均匀放气,速度为每次心跳水银柱下降2~4mmHg,放气速度过快,可使测得的收缩压偏低而舒张压偏高。
三、每天测几次?什么时候测最好?
刚开始监测血压或开始吃降压药时,应该每天6:00-9:00和18:00-21:00早晚各测1次,每次测量2~3遍,连续测量7天,第1天血压结果舍去,以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治疗的参考。最好在晨起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测坐位血压。如果实在不能连续测量7天,那么至少连续测量3天,取后2天平均值作为治疗评估的参考。
一般普通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值/85mmHg。如血压稳定且达标后,则不需天天测量,每周测1~2天的血压即可,方式同上。如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则每天测2次或者每周测数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结:治疗高血压从监测做起,测血压看起来简单,但是很多地方一不注意就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从而影响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左右手的血压存在差别,以血压高侧为准,并不是哪一侧就是最准确的,大家不要被误导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