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脏和分布于全身的血管组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对血管内壁产生的压力形成了血压(bloodpressure,BP)。由于血管系统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我们的每一次心跳在医学术语中被称作一次“心动周期”。每个心动周期包含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心室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依靠大动脉(主动脉)的弹性回缩,使血液继续流向全身各系统,这时的压力较低,称为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
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值称为脉压,正常范围是30~50mmHg。脉压大于60mmHg称之为脉压过大,小于20mmHg称之为脉压过小。脉压增大提示血管硬化,弹性下降。
02血压计有哪些种类,该怎么选择?常见的血压计类型有:水银血压计(传统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臂式血压计、腕式血压计)。一般我们在家自行检测血压时可选择电子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相对传统水银血压计操作简单方便。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血管病变,末梢循环差,若使用电子腕式血压计,测量结果与实际血压可能存在较大误差,故推荐使用臂式电子血压计。03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测量血压(以臂式电子血压计为例):a.在测量血压之前,建议先平卧或坐位安静休息15~20分钟。如果刚进行完运动或刚进食完,建议休息30分钟以上才可测量。b.平卧位或靠椅背坐好,身体放松,手掌朝上,暴露上臂至上臂中部,使血压计放置与心脏同一水平面,包上袖带,打开血压计,保持安静,自动开始测量。c.记录测量的数值,记录采用分数式,即收缩压/舒张压mmHg。测量血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包括:
a.不建议上臂穿着较厚的衣物测量血压,这会造成测量的血压高于真实血压,造成假性血压增高;也不建议将较紧的衣物卷起至上臂中部以上,因为这样相当于在测量血压前人为给与了血管一定额外的压力,造成测量的血压低于真实血压。
b.在绑定袖带的时候要注意以能插入两指为松紧度适宜,绑定袖带过劲或过松,均会造成测量的血压与实际血压存在误差。
c.对于臂围纤细的人群如异常消瘦患者或儿童等测量血压时,要使用特殊尺寸的袖带,否则亦无法测得真实血压。
04测量左侧或右侧上臂的血压一样吗?事实上,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得出了肯定的结论:成人的左右上臂血压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女性左右上肢舒张压的差值比男性更明显,这可能与女性动脉壁的弹性可能好于男性,以及女性上肢从事灵巧性工作的机会多于男性,导致左右两侧肢体远端阻力的差异更大有关;60岁以上的人群中左右两侧血压的差值明显大于青年人和中年人,这可能与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下降,收缩压升高有关。有科学家从解剖关系角度解释认为用于监测血压的肱动脉在右上臂相比左上臂先从主动脉弓分出,且人体在右利手的影响下,右侧上臂肌肉量往往多于左侧,所以容易导致右侧上臂测量的血压高于左侧。05左侧和右侧上臂血压差异常增大是什么问题?一般对于左右两侧上臂测量血压,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差值均不超过10mmHg,极少数不超过20mmHg。当我们测量发现左右两侧上臂血压差异常增大时,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特征性表现,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当发现左右上臂血压测量差值异常增大时,首先建议再反复测量几次血压,且测量时建议使用传统水银柱血压计坐位条件下测量,检查测量时是否保持血压计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面,两侧袖带松紧度是否一致,排除由于血压计不准确及测量不规范造成的误差。在反复核实无误,但两臂血压差仍明显增大的情况下,医院就诊完善检查,除外上肢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多发性大动脉炎,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受压、先天性动脉畸形等。如合并胸痛的高血压患者出现上述表现要警惕严重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主动脉夹层;对于高龄老人要警惕严重的动脉硬化,由于一侧上肢的动脉血管严重的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容易使病变侧的血压降低,两侧压差增大;再有就是如果患有房颤的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高风险,要警惕动脉栓塞,由于血栓形成后脱落造成一侧上肢动脉的栓塞,也可以使栓塞一侧的血压降低,两侧压差增大。
总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对血管内壁产生的压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选择合适的血压计,以及正确的操作流程是得到真实血压水平的基本条件。由于左右上臂血压存在一定的生理性差值,建议以右侧上臂测量的血压值为准,记录采用分数式,即收缩压/舒张压mmHg。当左右两侧上臂测量的血压差值异常增大时,多提示我们可能存在相关疾病,要及时就诊于心血管内科门诊进行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ToshiyaArakawa.Recentresearchanddevelopingtrendsofwearablesensorsfordetectingbloodpressure.Sensors(Basel).,18(9):.
2.陈志来,郑延松,刘敏燕,等.成人四肢血压左右侧差异的比较.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06(4):-.
张达:住院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心脏医学部。主攻心脏内科、心脏重症临床诊疗和基础科研研究,曾带队荣获辽宁省级研究生临床技能及案例分析大赛团体二等奖及个人优秀奖。博士期间主攻内源性含硫气体信号分子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毕业论文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著4篇及SCI论著5篇,多次在国际和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汇报发言。
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脂代谢异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长期随访监测。
下图为张达医生微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