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谈下国产替代这个维度下的趋势思考。(语音版在喜马拉雅)
关于国产替代,我问过很多人,大部分人都没有正经的把它当做一个真正的趋势课题去研究过,更多的是把它当做一个某公司或行业的利好因子来点缀分析,而要知道的是,把它当做趋势研究跟把其当做单纯的因子去看待,有着很重要的区别,对于我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什么意思呢?比如牙膏行业,在白药牙膏打败外资占据国产老大之后,这个时候,我们惊呼的说道:这是有国产替代需求,它是由现实去引出国产化替代这样一个观点,而如果把其当做一个趋势课题去研究呢?它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历史经验、历史视野的分析回顾,即便在牙膏最初被外资垄断之时,已经得出了这样的国产化替代这个趋势预判,它是一种逻辑动词,而非是一个基于现实引出来的静态观点,所以,它们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思考进化的结果,起初我也看到了某些行业呈现出国产化替代的蓬勃趋势,内心像大多数散户一样,很自然的就看到了现实层面下不可阻挡的国产化替代需求,这个时候我的观点是被现实带着跑的,是静态的。
而当我分析看到过那么多行业都出现国产化替代这样一个经验现状后,我不由得就进化到下一个层次:国产化替代是否是冥冥之中的历史必然,它是否本应该是一种“分久必合”式的必然的趋势呢?
关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也找了很多资料去辅证,在这里,我觉得将其作为一个探讨题更为应景和轻松,不管怎样,在很多行业,国产替代依然成为了一种注定的趋势,这是我分析了很多行业后的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梳理如下:
搜索引擎界:
最初的谷歌在国内独占鳌头之时,谁也没有想到是百度将谷歌撵了出去,并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主要原因是百度更符合咱们中国人的搜索手法,更懂中国人。
电商:
最初易趣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国都是绝对的老大,但最后还是被阿里干倒,最关键的原因是阿里更懂国人,以免费模式对抗收费模式,最终大胜,如今电商已尽是我“国产”的天下。
奶粉界:
最初的外资巨头牢牢把控着高端奶粉市场,如今呢,谁也没有想到十几年前名气平平的飞鹤,即将干倒外资,最主要的原因是咱们中国母乳定位牌打的好啊,这张牌也只有国产奶粉才可以打的起来。
牙膏界:
最初也是高露洁佳洁士们的天下,如今国产白药牙膏直接稳稳占据老大,主因是咱们国人更认中药,更认白药止血,无疑,中国元素更容易俘虏中国消费者。
胰岛素:
最初也是欧美的专利,后期咱们国内通化通宝也有了自己的二代胰岛素,如今三代甘李胰岛素也撵了上来,开始国产化替代。
酵母:
最初也是外资的天下,后期也开始被咱们国产安琪酵母撵到国外,其崛起的主要原因也是基于对咱们国人生活的了解,从底层发面开始,农村包围城市,开始逐渐取得成本优势。
手机:
最初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苹果,后期咱们的华为、小米、vivo等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国产化替代趋势上从未停止。
医疗器械之心血管支架:
之前基本都是进口的天下,如今国产份额已高于进口,乐普、微创、吉威占据了七成份额。
彩超还有超声市场,当下还是外资西门子、飞利浦的天下,未来也会被咱们国产替代。
汽车产业:
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当年进口多么牛都有经历,而如今几十年的国产大替代,自主品牌市场碾压进口,像长城等都是其中的崛起者。
创新药:
这块在之前绝对是进口的天下,但随着咱们研发技术和资金实力的跟进,咱们国内创新药也开始了跟进口创新药分市场的进程,部分领域的国产替代趋势很明显,像恒瑞、正大等,都是里面的佼佼者。
仿制药:
这块就更不用说了,庞大的仿制药企业通过成本优势将外资也挤了出去,之前的很多普药,如今随便到一个药店去看,几乎都贴上了咱们国产品牌。
最典型的是国产伟哥金戈,之前这块是进口的专利,但如今国产金戈已占据一半多市场。
软饮料市场:
之前是可口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为老大,但后期凉茶、果汁、茶饮等开始逆袭,王老吉一度超越可口可乐,主因就是咱们国人认凉茶,认上火,而这恰恰是国外没有的概念,这就是咱们国产独有的优势。
剃须刀市场:
要知道,之前可是被松下、博朗、飞利浦所垄断中高端市场,达到70%,而之后竞争格局的变化,咱们也看到了,如今国内市场,咱们国产品牌占据六成以上,飞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基础能源和新材料:
比如说维生素、mdi、聚烯烃等市场,国内大企业的崛起开启了国产替代的大势,做的不错的比如新和成、万华等,还有半导体材料、传统耗材、芯片、硅片、电子特器、光刻胶等,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替代大势。
主要医疗器械市场:
这块市场下,国产替代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已经得到验证的有心脏支架、监护仪、生化诊断、DR、脑膜、心脏封堵器、制氧机、血压计等,像这些市场,国产基本上大幅领先进口,基本都在70%以上,这是已经被验证过的,当然还有在进行中确定性比较强的,比如说彩超、内窥镜、CT、MRI、化学发光、血球分析。
高端制造激光市场:
随着咱们国家高端制造技术的升级,很多市场也都开始侵蚀进口,比如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从年开始,就呈现一个国产替代的翘头加速。
目前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基本在80%以上,这是已经被验证过的,高功率激光器由于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率仅为10%以上。其他仍然被美国IPG、相干、II-VI、德国通快等公司霸占。
而随着国产激光技术的突破,外资垄断被打破,倒逼外资降价,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这里国产之所以替代最大的优势在于性价比及低价优势。
生物制药赛道:
这条赛道应该说是我们的软肋,在该领域没有一家进入百强,几千家仿制药企在拼了命在渠道端厮杀,产品也无竞争力,在“带量采购”逼迫下,中国药企开始转型创新药,带动了上下游一个系列的高端产业链。典型的是CRO产业,像药明康德和泰格医药都是当下做的势头不错的,在未来也会倒逼进口市场。
通讯市场:
这里典型的是射频前端市场,要知道的是,手机每增加一个频段,大概需要增加2个滤波器,国产射频芯片市占率仅有个位数,前端主力市场由海外巨头占据,随意5G到来,毫米波频段将给国产厂商带来升级替代的机会。
医疗器械之骨科器械:
骨科创伤类器械,已经达到了70%的国产化率,脊柱类还有关节类,也在国产化的路上,都在三四成的国产化率,这个确定性也很强。
还有ct、超导核磁等,都有翘头的势头,高端器械在长期还算是爬慢坡。
化妆品:
近期个人也在课程内谈化妆品系列,化妆品产业,曾经一度被外资独占,但如今国产化替代也已在路上,中端化妆品也开始不断侵蚀外资市场,珀莱雅、丸美、相宜本草等也在过去十几年里,大幅替代外资市场。
还有光伏材料市场……
以上只是我列出的部分已经在国产替代路上的产业,包括已经被验证的一些行业,这只是冰山一角。
据统计,仅国产替代的细分领域就达到上千个,被国产化占据一半以上的细分领域会也已达到20%以上,我觉得在未来会突破一半,首先清理掉的就是中低端,这是国产替代的一个经验顺序,高端壁垒行业,在长期也会逐渐渗透,这也是一个大势。
以上所有行业里,几乎每一波国产替代,都会孕育出一波牛股。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产品,为何会有国产化替代趋势,让外国货好好的给咱们服务不可以吗?对这个问题,我也从很多方面进行了剖析,当然其中也包含从文化精神、民族历史、哲学等进行的思考,凝练为几点:
1.谁更懂国人。
我觉得如果要从底层文化上去论,那谁也没有像咱们国人更懂我们自己的心理,甚至是灵魂层面上,没有真正经历我们底层生活的人,是不能深刻理解我们内心的压抑与矛盾的,更理解不了鲁迅笔下的彷徨与呐喊,这是我们国人在精神文化上的优势,从我的观察去看,最懂我们中国人的还是中国人。
事实上我们都忽略了这一个很重要的点,因为有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的商业逆袭才会成为常态,一些在外国人看来绝佳的点子,事实上只不过是我们对人性把控上的胜出。
别的不说,单就国内企业通过农村包围城市以低价俘虏市场,这已经体现出我们在理解用户上的优势,外国人不会知道,过去的广大农村市场,只是想需要一个物美价廉的实用型产品,不是单纯的好产品就能打天下的,把米国那套思维搬过来是不好使的。
正因如此,我们的飞科、安琪等,以低价轰击人性痛点,取得竞争优势,我们用以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去告诉对方,合适的产品比顶级的产品更具竞争优势。
还有保健营养品,这块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揣摩人性上的竞争,国外保健品进来,利用理科思维大肆宣传功效,殊不知早已输在起点,因为咱们中国老人很少舍得为自己买,买的基本都是儿女,看我们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传达的用户群体都不同,利用病句传播,这是老外都很难理解的,没有对咱们国人的深刻理解,是想不到这一步的。
2.谁更拥有中国优势。
不容置疑,我们的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且无形的,甚至有时它要超越现阶段下的科学观,很多情况下,我们用来对攻国外科学思维的正是我们的强大的文化心智,你有你的科学,我有我的文化手段,至于谁能胜出,我们无需辩驳,数据可以说话,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种数据下,去分辨出,在哪些细分领域,是文化习俗当家,亦或是科学胜出。
咱们发现,在很多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比如奶粉行业,我们国人认母乳,因为我们几辈子都是喝母乳长大,在骨子里也信这个东西,这张牌只能我们来打,别人只能干看,包括中医中药这个心智,还有很多大消费领域都是如此,咱们也可在生活中去观察。
还有没有发现,我们自身文化孕育出来的东西,国外很难插足进来。
比如白酒,借用余秋雨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由此,白酒是咱们独有的文化产物,前五十大名酒你去看看,有哪个外国佬攻进来,在酒桌谈生意是不变的习俗,哪个宴席改成了红酒?红酒本身欧美的文化产物,你再去看,国内最大的红酒公司有哪个真正在高端立起来。
还有茶叶,前几几十大名茶,哪个外国品牌插进来了,你品质再好,都没用,因为它是一种文化,少了中国符号你都一文不值,在这个领域,文化吊打理科思维。
还有酱油醋,这都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生活习俗,你又何曾见过在国内这块领域上,国外有过撼动,几乎都是国产的天下。
当然案例有很多,谈这点只是让我清楚的意识并感受到,由我们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东西,生命直根力以及排他性是最为强大的,在文化壁垒上,老外几乎撼动不了。
由此事实上,这里也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无形中多了一个对产品的分类标准:是否是中国文化孕育出的东西,这样在判断是否受到外资影响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点。
再反过来就是,老外撼动的就是咱们的软肋,对于有科学技术所赋予下的产业或产品。
3.国产化替代的第三大点,就是中华民族的战斗力。
这一点在企业竞争力分析时,也是经常被忽略的一点,我看到的很多商业景象无一不在告诉我,中华民族是最勤奋上进的民族,“中国速度”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多国产化替代的背后,无一不是在我们强大的进击力下,很多技术壁垒不断被攻克,在这很多产业都得到体现,包括5G、新材料等,这种精神趋势在未来是不会停止的,这也是我们国产化替代最底层的源动力。
4.保护政策及地理优势。
所谓保护政策就是国家层面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强制,医院进行医疗器械采购时,上级都会有对国产采购比例的要求,同等技术的条件下,政策上也会优先倾斜国产,要知道,很多重要的资产都是国资委的,倾斜就是必然的,这在很多行业都是如此。
所谓地理优势,延伸出来通常就是成本优势,比如牛奶、面包、水泥等,它们都是有地理半径要求的行业,我们国内企业本地的牧场,就拥有成本优势,而国外过来,层层关税,成本上就高了很多,国外过来建奶源,我们政策上也会有限制,由此,成本差就会很难消除,我们也会看到,我们所买到的常温奶基本都是咱们国产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随便一揪都是一箩筐认知,事实上,我们都高估地方保护主义的短期威力,而低估它的长期影响。
5.民族向心力及其他。
以上是我凝练的关于国产化替代趋势的几点主要因子,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国产化替代的条件现实,它的背后是这样一个现实:我们落后于国外。
我也整体分析了一下,我们之所以在某些领域落后于国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仨字:起步晚。
当然这离不开历史背景,一二次工业革命都在欧美,它们在起步上比我们要更早,积累迭代的技术要更强,由此,很多高端产业都被它们牢牢掌握。
比如近期我在课程内谈的化妆品系列,为何至今七成的高端市场都被国际巨头垄断,这是他们长期技术迭代和品牌积淀的结果,它们个个近百年历史,而我们的民族化妆品只能从中低端去逐一渗透,即便如此,这依然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而为何国产化妆品可以不断侵蚀外资,获得增长,很多都是立足我们民族的独有优势,比如佰草集、相宜本草、六神等,都是立足中医下的优势,但为何走高端很难呢?因为功效性不达,像sk神仙水,它的确在技术上能做到明显的功效,而本草类化妆品则稍逊。
第二个因子就是资本研发上的差距。
之前咱们想做也做不起来,因为没钱研发,随着咱们国内很多大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在研发上也开始撵了上来,像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
由此,强大的底层奋进力、独有的中国优势,加上资本研发上条件的具备,就是国产化替代趋势的主要逻辑推动因子。
当然这里表达的不是要完全干倒进口,而是基于我们当下在某些领域,国产处于很小的市占率的现实下,对未来持有的一种基本的信心和预判,很多领域,即便不需要碾压外资,能做到跟外资分庭抗礼,也是已经是几十倍的大牛。
国产化替代的通常规律顺序为: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如果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这个规律会更明显。
在投资层面上,国产化替代更多是在某些领域,看多整个国产阵营,在实际操作中,在锁定某领域或赛道后,也可以利用鱼池思维和一揽子买入思维,根据比例分配去下网捉鱼,这一点,个人也专门拿出来分析过。
一眼定胖瘦:鱼池思维下的市值毛估法
本篇的意义,不在于逻辑方法论,更多在于启迪,引发我们对国产替代趋势的一种思考,在这种启迪下,可以顺带出对“趋势逻辑”的系统性思考,这是它的最大意义。
整体来说,我认为在绝大部分领域,国产化替代是一个在逻辑上已注定好的趋势,无非是催化因子强弱快慢的区别,在有些领域,催化因子已经形成,当下也处于替代的加速趋势下,这也是一种逻辑套利,像医药中的很多细分领域,当下正处在这种态势下。
化妆品市场陆续上传中……
打通底层投资逻辑,打牢系统认知,尽在个人长期致力打造的伯庸传世必修投研精品(四折优惠中),扎稳寨,赚稳利。
伯庸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