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年10月8日是第24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宣传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并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在第24个全国高血压日来临之际,一文了解今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及高血压相关知识。
“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
一、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图: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海报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如暂时无法完全戒酒,应尽可能减少饮酒量。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二、血压超过/90(mmHg)要
2、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应降至/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9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90mmHg以下。
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高血压相关知识
高血压很常见,很多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可不小,控制不当易引发心、脑血管和肾脏病变,如:脑卒中、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因而一旦发现高血压,应积极诊治。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既往有高血压,现在正在服降压药,虽然血压/90mmHg,仍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6大危险信号
信号一:头疼
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信号二:眩晕
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
信号三:双耳耳鸣
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信号四:心悸气短
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信号五:失眠
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
信号六: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高血压自我管理
01按时服药
要求做到遵医嘱服药,按时、按剂量服药,并长期坚持,避免频繁换药或停药。02合理膳食
少盐、少酱油及味精;控制主食,控制高热量含糖饮料;少食含盐量高的腌制品。03适量运动
运动要有恒,经常地、规律地运动;要有序,循序渐进;要有度,根据自身年龄和体质适度运动,运动方式如步行、跑步、走楼梯、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家务劳动、园艺等。提倡进行有氧运动,高血压患者最适宜的运动是每日散步1小时。04戒烟限酒
05监测血压
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血压测量,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06心理平衡
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避免负面情绪,正视现实生活,真切对待自己和别人,大度为怀。血压测量方法
操作前准备:
测量前有吸烟、运动、情绪变化等,应休息15-30分钟后再测量。为了操作简便性和准确性,家庭监测血压最好选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一般来说,自测血压应保证早晚各1次,最好可以将每天自测的时间固定下来,并且能在感觉不舒服时做到紧急测量。
01被测量者保持坐姿,手臂置于桌上,使测量位置与心脏位置相同。
02将袖带系在上臂上,使袖带下边缘与肘部内侧相距两指宽。
03袖带与手臂之间最好能伸进1-2根手指。
04按下加压按钮。
05测量多次,取平均值。由于连续测量会使血压降低。所以在测量下一次之前,最好将袖带解下,休息一分钟。
测量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一测量时间
较合适的测量时间一般是:A、起床1小时之内,在服用降压药和使用早餐之间;B、夜间则最好在睡觉前测量,而且最好将每天测量的时间确定下来。二测量前后
A、在测量血压30分钟前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B、在冬天,如果您去了较冷的地方,最好也缓30分钟再测量血压,测血压1-2分钟之前一定要尽量平静下来。高血压的七大用药误区
误区一
凭感觉用药
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的。
A:除血压突然升高外,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直至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B:高血压患者,每周至少测量血压一次。
误区二
害怕产生抗药性,不敢用药
部分≤50岁的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产生“抗药性”,这个是非常错误的。
A:降压药的对象是受体,受体不会出现抗药性。
B:好药,不但降压效果好,对心、脑、肾等器官有保护作用。
误区三
急于求成,盲目换药
有些人误认为血压高了,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A:降压治疗需要掌握平稳的原则,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
B:大部分降压药需要服用4周左右,才能达到降压效果,不要急于求成,盲目换药。
误区四
血压正常了,就减量,甚至停药
请您相信“坚持服药,才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
A: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压药。
B: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误区五
西药副作用大,过分信任“纯天然药”
“西药不良反应大,纯天然药无毒无不良反应”,这完全是误导,天然药同样也有不良反应。
误区六
高血压可根治
全球数十亿人患有高血压,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种药物、保健品能够根治高血压。
误区七
自行购药服用,迷信保健品和保健仪器
降压药种类繁多,有不同的适应症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有效的降压药。
来源:网络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