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不太高低压高,选择什么降压药

作者:李青,医院

来源:李青大夫

一、收缩压和舒张压是怎么形成的?

人体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心脏就像一个泵,日夜不停、有节律地搏动着,使血液在循环系统内川流不息。

当心脏收缩时,大量的血液瞬间排进血管,大动脉内的压力骤然,这时的血压称为收缩压,俗称高压;当心脏舒张时,心脏不再向血管内排放血液,收缩期扩张的血管因为弹性而回缩,继续推动血液向前流动,所以血管内仍然保持一定的压力,这时的压力就是舒张压,俗称低压。

决定血压的因素是动脉的弹性和心脏的收缩力。

动脉的弹性和心脏的收缩力正常,血压就正常。如果动脉弹性降低,管壁的缓冲功能明显下降,心脏收缩时大动脉扩张幅度减小,收缩压很高;而心脏舒张时动脉的回缩能力也减低,舒张压就会很低。这种情况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主要见于血管弹性下降的老年人。

而当心率增快,心脏的舒张期明显缩短,大动脉总是处于高压状态,舒张压就会升高;或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大,使得心脏收缩时血液向全身传输受阻,到了舒张期大动脉内仍滞留较多血液,舒张压也会增高,这种情况多见于中青年人。

总而言之,焦虑不安,精神紧张,肥胖少动,睡眠不足,抽烟饮酒等,都会引起心率增快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最终导致舒张压升高。

二、怎样有效降低舒张压?

首先改变生活习惯,减肥运动,规律睡眠,调整心态,戒烟限酒等,早期轻度舒张压升高甚至可以不用药物就能控制达标。

针对舒张压高的降压药物:

1、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二者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II而发挥降压作用,同时,也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通过减慢心率和扩张血管来降低舒张压。

沙坦类和普利类只能选其一,二者不能联合使用。

2、β受体阻断剂:主要选用第二代的β受体阻断剂比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忻)等,和第三类的β受体阻断剂比如阿罗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等。

β受体阻断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而降低舒张压,对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引起的舒张压升高更具优势。

附:高血压用药十大误区

摘自:《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一、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凭感觉用药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二、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心、脑、肾脏器损害时再用药,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三、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四、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担心了,不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sejingdian.com/xjyxyj/39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