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描述:年,RivaRocci(意大利)首次发明血压袖带,并研发了由袖带、压力表和气球三个部分构成的血压计。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只有身体感到不适才是患上疾病,而对高血压这一古老疾病本质的逐步揭示,让人们渐渐意识到,这种可怕的疾病可以悄无声息地接近你,猝不及防地结果掉你的性命,堪称沉默的杀手。
人类对高血压的认识历程中,不但充满了探索和追求、勇气和智慧,还间或交织着谎言与欲望、利益与贪婪。《剑桥人类疾病史》(thecambridgeworldhistoryofhumandisease)的编著者们认为,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之帷幕是由中国人开启的。
大约公元前年,《黄帝内经》中对脉搏的描述“盛而坚曰胀”,被有些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关于高血压的记载。年后,英国医生理查德?伯瑞特(RichardBright,~)在年提出,病人发生水肿是因为肾脏的血管发生了阻塞。一直到19世纪末期,医生均把脉搏体现出的这种特点当成是某种肾病的一个表现。以现代的眼光看来,当时的认识水平能在多大程度上将水肿与高血压联系起来,是十分可疑的,因为彼时人们尚没有可以精确测量病人血压的有效手段,合理的治疗自然也无从谈起——尽管此前年便有科学家已经意识到血压的存在了。
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WilliamHarvey,~)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胆设想,经过了多年的实验和观察之后,发表了划时代的论血液循环的著作,这一发现,标志着生命科学新的开始,也是16世纪科学革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发现过程中他注意到当动脉被割破时,血液就像被压力驱动那样喷涌而出,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会感觉到血压。正如哈维自己所说,血液循环学说的提出,将对医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诸多相关学科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少不明或疑难可以被揭示,但要完成它,我的一生是不够的……哈维生前并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测量血压的办法,第一次对动物血压的测量,也是血液循环学说出现之后百多年的事了。
年英国学者、皇家学会会员斯蒂芬?黑尔斯(StephenHales,~)首次测量了动物的血压,该方法在今天看来虽不无“残忍”,却是真正揭示血压这一重要生理现象的一个开端。他用尾端接有小金属管的长9英尺(厘米)直径六分之一英寸的玻璃管插入一匹马的颈动脉内,此时血液立即涌入玻璃管内,高达8.3英尺(厘米)。这表示马颈动脉内血压可维持厘米的柱高。当时的画家记录下了年海耶斯牧师首次为马测量血压的情形。
在当时,人们还看不出测量血压有什么实际意义,而黑尔斯的实验所以能够出现,恐怕要归功于当时医学诸派别之一的物理医学派,由于物理医学派认为人体就是一部机器,血管也即水管,那么测量一下这根水管里的压力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管它有意义没意义呢。我甚至觉得,只是黑尔斯认为测量动物血压这个事比较好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促成其完成了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的实验。
显而易见,这种既血腥又极为不便的方法不可能应用于人类,如果每次我们体检测量血压时都需要那么长的一根管子又要切开动脉,还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血液涌起一米多高(毫米汞柱=.毫米水柱),恐怕很多人没等结果出来就直接吓瘫了。后来,法国医生普赛利(JeanLouisMariePoiseuille,~)采用内装水银的玻璃管来测量血压,由于水银的密度是水的13.6倍,此法大大减少了所用玻璃管的长度,即使玻璃管内的压力很大,也不至于把管中的水银柱顶起太高。比起黑尔斯来,普赛利这种血压测量法要简便点了。此时,普赛利已经对血压之于人体生理的意义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文献记载直到年,才有医生开始用上述方法测量人的血压。不过,作为一位现代外科医生,经常在一些风险并不太大的手术治疗之前,都要费尽唇舌才能说服患者,考虑到这种测量血压方法的恐怖程度,我真的很难想象能有几个患者会接受这种测量。这得要有多执着的医生,更要有多勇敢的病人?也许这种实用性太差的血腥方法,注定不会有太长的生命力。学者们随即开始探索无创的方法,既然在体表可以感受到动脉的搏动,那么能否在不割开血管的情况下,直接让脉搏的搏动传导给水银柱呢?最初的一些基于此的设计,虽然避免了血管的切开,但由于太过粗糙,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照比前述直接测量法差很多。直到年,事情才出现转机。
意大利医生里瓦罗基(ScipioneRiva-Rocci,~)在前人测量血压的试验基础上(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是多么地重要啊),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经过大胆的试验,终于改制成了一种可以兼顾安全性和准确性的血压计。这种血压计由袖带、压力表和气球三个部分构成。测量血压时,将袖带平铺缠绕在手臂上部,用手捏压气球,然后观察压力表跳动的高度,以此推测血压的数值。显然,以这种血压计测量血压较之哈尔斯的测量方法要安全得多了。但是,和血腥的直接测量法相比,里瓦罗基的间接测量法在准确性上还是稍逊一筹,它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而且测量出的数值也只是一个推测性的约数。但到此时,血压计的样子已经接近我们所熟悉的那种袖带血压计了,好像只缺了一样东西,是吧?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大约10年后,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柯洛特对其进行了改进,在测定血压时,另在袖带里面靠肘窝内侧动脉搏动处放上听诊器。测量开始时先用气囊向缠缚于上臂的袖带内充气加压,压力经软组织作用于肱动脉将其压憋,阻断其内的血流,当所加压力高于心脏收缩压力时,由气球慢慢向外放气,袖带内的压力即随之下降,当袖带内的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心缩压时,随着心室收缩射血,血液即可冲开被阻断的血管,发出与心脏搏动相应的节律音——柯氏音,用听诊器听到这一声音的瞬间,水银柱所指示的压力值即相当于收缩压;继续缓慢放气,使袖带内压力继续逐渐降低,这段时间里,袖带内压力低于心收缩压,但高于心舒张压,因此心脏每收缩一次,均可听到一次柯氏音。当袖带压力继续降低达到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时,血流复又畅通,这种声音便突然变弱或消失,这个声音明显变调时水银柱所指示的压力值即相当于舒张压。
大量临床应用证明,这种血压计测定血压的方法既准确,又安全,所以它一直延用至今。由于尼古拉柯洛特并没有对血压计的基本结构作出重大改变,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袖带血压计的发明者为里瓦罗基。后人们为了纪念里瓦罗基的重大贡献,那些在高血压的研究领域获得突出成绩的医学工作者,将会被意大利高血压学会授予里瓦罗基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