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血压可有效消除“白大衣效应”,并呈现真实生活时的血压状态,自测理想血压值为低于/75mmHg。
◆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而就诊,最好携带一周自我血压监测。
管家说:
冬至一过,寒风吹、气温降,高血压患者难捱,心血管病门诊急都人满为患。
你知道吗?我国每年新增患者万人,大多从正常高值“转正”而来,此前从未自测过血压,从不知道血压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得益于7成以上人群在家监测血压,因而欧美地区的高血压控制率很好。
医学指导/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高血压研究室主任陈鲁原教授
呼吁自测血压
可避免“白大衣效应”
有一个病人,每次在门诊测量血压都偏高,在发现他一看医生则紧张后,医生指导他将视线转移到诊室的窗帘上,结果收缩压一下子降了30mmHg。陈鲁原教授说,这正是自己的病人,是说明院测血压“白大衣效应”的最好例子。
正是考虑到院测血压无法反映患者正常生活时的状况、“白大衣效应”等,《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特别指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院测/90mmHg,但要结合患者自测血压,自测高血压诊断标准为/85mmHg,相差5mmHg;院测的健康理想血压为低于/80mmHg,而自测理想血压为低于/75mmHg。
令作为《指南》编撰委员会成员的陈鲁原教授忧心的是,我国每年新增患者万人,都是从-/80-90mmHg的正常高值“转正”而来,之前这些“生力军”、高血压“后备队”竟然绝大部分没有自我监测过血压。
在欧美国家,高血压的控制率很好,得益于七成人在家监测血压;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低于50%,40%和10%,就连高血压患者,坚持自测血压的也才三成。
一项覆盖北京、上海、杭州的30家医疗机构、名医生和名患者的研究显示,仅有32.7%的医生和10%左右的患者知道≥/85mmHg是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仅有半数医生认为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同等重要。
高风险人群
每半年测一次血压
难道没有高血压也要坚持自己测血压吗?陈鲁原教授回答“是”,并强调不同人群自测血压的频率也不同。
不到35岁的男女,如果没有高血压,至少每两年要自己监测一次;≥35岁,医院看病,无论首诊是哪一科,都要测量血压;-/80-90mmHg血压高值人群,糖尿病、肾病等患者,超过60岁的老人等属于高血压高风险人群,需要每半年自测一次,“美国的监测发现,超过55岁的老人,哪怕之前没有高血压,到死亡前也有70%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是最应该坚持自测血压的群体,不过并不是天天测。
如果血压稳定,只需要每周监测一次即可;到了秋冬、冬春、春夏等季节交替时节,或者有出差、加班、情况波动等情况时,需要每天监测,连续自测7天。
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就医时,这份监测记录是要提供给医生的,就诊时医生会取后6天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从而指导患者是否需要加减药物,减少院测血压不准而导致的不当处理。
特别要提醒的是,过于敏感或属于神经质人群,不建议自测血压,陈鲁原表示,半夜不睡觉量血压,一看高了就乱吃药,这样的患者只会越弄越糟糕。
自测讲姿势
要取有靠坐姿
除了要知晓多久自测一次血压外,如何正确监测也很重要。
首先是自测时间,每天早晚各监测一次,要在最接近安静状态时进行。早上起床后,先排大小便,静坐5分钟后测;晚上量血压,则要避开饭后60分钟内、洗澡后30分钟内这两个时间段。
其次是监测的次数有讲究,不能简单在只测一遍,每次量血压,需要3遍,弃第1遍后取平均值。
再次是测量姿势,务必要采取坐姿,背部有依靠,裸露上臂并将上臂轻轻放到桌面,肘不离桌且与上臂与心脏同一水平。这样的姿态,肩膀、腰部没有用力,才是最准确的。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
自测设备
不建议用汞柱式血压计
什么血压计最适合家庭自测血压?专家建议电子式,而常被认为最精准的汞柱式,反而不适用。
陈鲁原教授解释,虽然汞柱式血压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都较高,但由于需要配合听诊器来监听声音(柯氏音)测量血压,所以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出于环保要求,全球也将于年淘汰汞柱式血压计,医院保留少量用作校准而不在临床用。
电子血压计设计轻便,操作简便,显示清晰,心率、血压测量一次完成,若能正确使用,可与传统的水银柱式血压计一样准确,比较适合一般家庭。量血压时,被测者不要说话,不要移动手臂或身体。需连续测量时,应松开袖带使手臂休息三分钟左右再进行测量。这是因为仪器感应的灵敏度较高,周围环境的噪声、袖带的上下滑动及摩擦等,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每隔半年至一年,应将电子血压计送到专门机构校准。
特别提醒的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指套式血压计”、“手腕式血压计”,虽然简便灵巧,但所测得的“血压”只是指端脉搏压力值,与真实血压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只可做参考用。
原文作者/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通讯员张丹娜、郝黎
当班管家:何雪华
广州日报健康管家依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为您带来健康资讯、求医指南、名医面对面、讲座义诊信息等,欢迎点击上方蓝字重庆白癜风医院山西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