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在冬季更易发展。这是因为冬季天气寒冷,人们的血管会收缩,从而导致血压上升。与此同时,北方冬季室内供暖后,室内外温差较大,气温“忽高忽低”会导致高血压病人的病情出现反复,甚至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那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应该如何控制血压呢?
高血压
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
1
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都有遗传背景。
2
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
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偏高。
4
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
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
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分类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以下是高血压的分级
冬天高血压
有研究表明,血压呈季节性变化,且变化幅度很大,冬季血压明显高于夏季,成年人收缩压(高压)相差10mmHg,舒张压(低压)相差4.5mmHg。
那么高血压患者冬季应该注意什么呢?
1
保暖
冬季,尤其是在北方,气温长期处在零摄氏度以下,而气温的过低会导致血压波动变快。不少高血压病人在冬天的时候会觉得即使吃药也不是那么有效,其实不是,冬季就是这样的。所以冬季的时候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要让自己着凉,要多穿衣服,确保身体的温度适宜。
2
饮食
一般高血压病人都有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饮食,知道忌口。但是到了冬天总想约上几个朋友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腾腾的火锅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忍住诱惑,在冬天一样要注意远离“三高食物”,平时吃东西要清淡,控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6g为宜,且饮食要规律。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多食用软化血管的食物,例如黑木耳、洋葱等。
3
长期服药
坚持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须长期吃药才能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达到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突然发生,如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失效时,应及时更换其他药物。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停药或减药,否则会使血压急剧升高而发生危险。
4
休息
冬天,夜长昼短,高血压患者要确保自己有好好休息以确保血压的稳定,此时我们应该及时调节生物钟以适应自然环境。克服不良嗜好,提高睡眠质量,以平稳血压,切不可太过贪睡哟!
5
监测血压变化
有规律性的测量血压并记录,冬天由于气温寒冷,血管可能随时受到冷空气刺激而不正常收缩和扩张,因此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时可遵循“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这“四定”原则,即每天同一时间,同样的体位用同一血压计测量同一肢体,如此测量出的血压比较准确。
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
6
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在冬天气温寒冷,如果情绪变化过快,则会使血压异常升高。另外如果发怒或者过度兴奋,也会出现面红耳赤,体温升高的症状,在平息之后,会造成体温变化过快,影响血管的正常收缩扩张,从而加重高血压病情。因此,在冬天高血压患者避免大喜大怒或忧思恼怒,要使情绪平稳为好。
平日增加活动量,管住嘴,迈开腿,是时下盛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样适合于高血压患者,保持安静的环境及愉悦的心情也是控制血压的好方法哟~
更多疾病小知识请北京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