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新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上任后首次公开露面,并发表了长篇讲话。此番露面选择在医改明星福建省三明市。年10月,中央决定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任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自此,国务院医改办主任一直空缺。8月底,卸任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王贺胜进京履新,接替孙志刚此前的职位。
01
村医的定位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叫村医?
因为我们在农村行医,我们为广大的农民兄弟提供初步的一般性医疗及卫生保健服务,所以我们的称呼叫村医。
我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我们的身影穿梭在荒僻的郊野;
我们的声誉响彻千村万户;
我们的付出得到村民发自肺腑的点赞;
我们的存在是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优越;
我们的奔波是为了农村父老乡亲解除病痛;
我们的坚守是为了慢病患者早日康复!
曾经守护基层网底半个世纪之久的乡村医生;
曾经为了消灭农村中的多种地方病及传染病,作出了不朽的功勋;
曾经为了提高村民健康水平,作出无法磨灭的贡献;
曾经为了新中国的基层卫生事业,奉献了半辈子的青春与热血;
曾经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无条件冲锋在疫病战场最前面!
可是现在,村医的境况恰是在村中变成了不沦不类的尴尬!基药的缺陷已促使村医治不了病,公卫的繁琐也迫使村医没有时间治病,医改的医联体更人为地医院!村医己经在医改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现在的村医是什么样子?
1、身份:为国家服务,却没有编制。当下推行的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进程中,村卫生室要接受上级卫生机构对其业务的管理和考核,但村医身份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农民,以至于村医的待遇及养老问题无法解决,而这两样不能合理的得到解决,就会导致村医转行,后继无人等问题,大部分村医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女继续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养老:我身边有一位老村医,做村医30余年,现在老了,没有行医能力了,自己和老伴又都有病,就连自己的医药费都成问题!虽然个别地区已经努力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但是一个月几百元很难解决老村医生活问题。3、与卫生院的关系:卫生室和卫生院本应是指导的关系,但现在成立上下级的关系。卫生院权力过于集中,滥用职权,即是利益分配者,也是获得者。4、村医医疗风险极大,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主要承担方是村医,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赔款,高额的赔款即使村医倾家荡产也难以承受。村卫生室法人代表不明确,有的地区村卫生室的法人是当地村主任,虽是法人却不承担法人的义务与职责,形同虚设。5、村医渴望学习,但培训机会少,多数流于形式,临床实用技术少,对村医诊疗帮助不大,导致村医不愿意参加培训。缺少奖励机制,学不学一个样,有没有证也一个样!具备执业医师资格与乡村医生资格一样,以及繁重的工作导致村医没有时间系统学习,因而大部分村医不愿意考取执业医师资格。6、基药种类少,质量参差不齐,药品价格变动导致村医用药过于局限。7、设备单一:基本上还是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设备的简单往往导致误诊。8、工作强度大,24小时待岗,公共卫生压力大。村医一人要负责书写处方,门诊日志,门诊病历,消毒记录,药品记录等等多项记录,还要负责本村的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健康宣教,各种疾病管理等等。9、合作医疗补助款发放延迟。补助款被截留,克扣等等现象,根本原因是监管单位与拨款单位是同一个机构,正常应该卫生行政部门只负责监管,村医的补助应该直接拨到乡村医生个人银行账户上。10、公卫补助款发放延迟甚至克扣。11、村民要求上门出诊的需求与医疗风险的矛盾。在农村去患者家巡诊治疗,已经形成一种村医工作的模式,但出诊往往又加大了医疗风险,没有相关法律对村医出诊进行保护。12、个别省份健康档案分配不合理,分配的是卫生院做60%的工作,村医做40%,但村医却干了%。13、村医收入减少:零差价、卫生院恶性竞争至使病源减少、不合理收费(新农合管理系统软件费用,健康档案软件管理费用,包括电脑都需要村医自己支付。有的村医反应当地上级管理部门还摊派下来一些药品,报纸,手机等等。
天天追问着慢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及服药规律;
天天打听着谁家的儿郎几号结婚登上记;
天天询问那家的媳妇怀上了崽;
天天为了增加新人入档百般动员;
天天是否听到了炮声又是谁走了黄泉;
天天在数字的游戏着更改着指标能过关;
天天面对着入档人群核查电话的必须通畅;
天天为了健康预防,央求村民多拿些宣传册页;
天天为了不定期抽查露馅,见人就核对是否在锻炼;
天天为了村民的一句满意点评,只有天天捧着笑脸巴结!
02
村医的方向是什么?
医改的目标是为了强基层,只有基层卫生的充实发展,才能从源头解决民众的呼声,才能真正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才能真正理顺医疗堰塞现象!
医改前,村医基本能够在基层留住一半以上的病源;
医改前,村民罹病基本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门口得到廉价的、有效的、及时的治疗;
医改前,大医院的一定不会那么拥挤;看病一定不要那么费钱;民众一定不会嘈杂看病太贵;医保一定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两难;
医改前,医疗的纷争一定不会如现在那么纠结;医闹的气势一定不会如现在那么嚣张;医生与病人的情绪一定不会如现在那么对立!
而医改,改了村医行医的权力,农村中大批常见病本来完全可以在基层就治的,医院;
医改,改了村民的就医环境,村民就近的村卫生室己经减少了很多;
医改,改变了农村中固有几十年来,有小病就医不出村的习惯,村民己经没有可以招呼的村医,只要医院。
难道这就是医改的方向吗?
难道这就是医改的初衷吗?
难道这就是医改的预期目的吗?
难道这就是村医的发展方向吗?
村医在医改中,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前方在哪里?
03
村医的未来是什么?
医改八年,村医已经盲目了医改的年年翻出各种新式的花样。村医只是疲于应对着每年的新医改项目,竭尽所能地服从高层设计,村医的职守可谓是忍劳忍怨。但村医的保障,村医的待遇,村医的未来又在何方?
乡村医生收入不高、风险不小医改前,乡村医生通过处理常见病销售药品和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中医药服务获得一定的收入。医改后,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施零差价销售。药品收入其实占到了乡村医生很大的一部分比例,药品零差率等于切断了村医的大部分经济来源。当前,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医,由于流动人口的存在,他们还可以凭借服务数量的增加来冲抵收入的下降;在中西部地区本来村里的青壮年人口都流失在外,村医不可能通过增加服务数量来获得收入增加。政府的有关补助和开展公共卫生的经费并不足以维持乡村医生一个体面的生活。在当今社会无私奉献是有的,但是乡村医生也要赡养父母、养育子女,微薄的收入显然不足以让乡村医生们过得更好。更何况现在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高额的赔偿金可能要花掉村医好多年的辛劳!所以不少乡村医生纷纷弃医不干了,一部分还在挣扎、在徘徊,当然也有不少的乡村医生们在坚守。乡村医生队伍老化、后继乏人目前乡村医生队伍老化严重,他们总有一天会推出这个舞台。新的乡村医生应该能尽快成长起来接班吧,他们应该是乡村医生的未来呀!但这只是村医们的一厢情愿了。事实上新的乡村医生不可能再产生了。因为新进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必须是符合《执业医师法》的执业助理及以上的人员。他们并不适用年1月1日起施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故而,有些地区在针对乡村医生现状,为了补充农村卫生室的人员出台了“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的农村医生定向委培政策;医院的退休医务人员到村卫生室坐诊上班;也有的地方由卫生院直接派人到村卫生室坐诊上班。但是大多数收效甚微。仔细想一想也是的:大中专毕业生,即使是定向生,毕业后会想尽一切办法不到村卫生室上班,最不济到卫生院上班也比卫生室强吧!退休医务人员哪里不好坐诊,会到村里卫生室来坐诊?卫生院派来的人会24小时随叫随到?因为村卫生室的虽然收入不高、但工作量高,加上村里的社会资源有限、生活圈狭小,年轻人不愿意干,老医生会乐意做?没有大的政策出台,乡村医生后继乏人的局面短时间难以改变!目前看来,乡村医生是离开一个少一个了!虽然有些残酷、有些伤感,但这是历史的选择,村医们也默然接受!
各种以医改的名义,发声着清退在职村医;
各种以医改的托辞,退养年老的村医;
各种以医改的理由,整合在岗的村医!
泥腿子出身的在职村医都快熬不住这份累赘而又窝囊的职责,还要奢望大学生村医依靠什么信念坚守?
村医的未来在那里?如果医改只是白癜风怎样防治北京最专业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