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常见的症状与措施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30%,尤其好发于老年人肾友、糖尿病肾友或有心血管疾病的肾友。临床表现为收缩压下降超2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超过10mmHg并伴有相应症状,如头昏、眩晕、冷汗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黑蒙、肌肉痉挛,甚至晕厥。所以,当肾友遇到以下症状的时候,应警惕低血压的发生。

透析低血压常见症状

1

恶心、呕吐及出冷汗等

超滤量过多或超滤速度过快,导致血容量下降,肾友出现低血压症状,可表现为焦虑、胸闷、出冷汗,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2

哈欠不断

由于超滤等原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缺氧,肾友则容易哈欠不断,这时应警惕瞬间低血压的发生,程度严重甚至可能出现晕厥。

3

头晕、头痛

部分肾友体质较弱或有其他并发症,存在心脏代偿不全,血浆充盈不足,血压下降,导致肾友脑部缺血、缺氧,感到头晕、眼花、头痛。

4

肌肉痉挛

多发生于透析中或透析后数小时内,表现为: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俗称抽筋),下肢肌肉或腹部肌肉痉挛,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发生的同时或随后即有血压下降,一般可持续数分钟。

5

腹痛、便意感

多发生于贫血、糖尿病、基础血压低、血容量不足的肾友。肾友感到腹部疼痛、有便意,但多无大便排出。当血液回输入体内,症状随即减弱或消失。重新上机要及时调整透析参数,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干预措施

1

现场处理(非急症情况下)

选择头低脚高体位,增加静脉回流,增加脑部血流量,缓解头昏、恶心等症状;停止超滤,准确了解肾友干体重,重新设定超滤量与超滤速度;盐水或白蛋白输注,增加静脉回流。

2

预防措施

准确评估干体重,设定超滤量与超滤速度;肾友做好饮食管理,控制水分和钠的摄入;透析过程中,避免食物摄入;使用低温透析,促进动脉收缩;定期检查,发现潜在疾病的威胁;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

3

其他措施

根据医生指导,合理进行药物干预;如实在不能改善低血压,可考虑腹膜透析。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更低水平。高血压一般来讲是毕生性的疾病,只有通过药物控制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其症状和延缓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

愿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主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可仅限于上肢;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增高呈阵发性。

高血压突发病因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sejingdian.com/xyjzl/59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