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故事心中医德常在人间四处

她是胡芳珍,医院医教科副科长、门办主任。从事医疗卫生行业20年,致敬这身白大褂让她懂得行医做人的真谛:行医以德为先、做人以品为重。

无论何时何地,救死扶伤是天职

穿上白大褂的那刻起,她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在何处,病人有需要,就该毫不犹豫地站出来。

“2号车厢有一位老人突感身体不适,请乘坐本次列车的医务人员及时提供医疗帮助……”年5月27日傍晚,温州到南京的高铁上,列车广播里传来急切地救助。胡医生刚好在本次列车上,她闻讯立即前往,一路小跑从6号车厢赶到2号车厢时,发现一患病老伯用手捂着脑袋,头倚着靠背痛苦呻吟,边上一位老妇焦急万分。询问后得知,这对老夫妇从温州回南京,上车时老伯就体感不适,但还是想挨到南京再就医。老伯不料头痛越发厉害,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进一步询问病史后,她得知老伯患有高血压20年,曾有4处心脏搭桥,平时一直服药,血压控制一般。沟通后,列车员立即送来血压计,测量发现血压明显升高。她立刻让老伯躺下,并从他们随身携带的药物中挑出降压药给他服下,安慰他不要紧张。然而,老伯表示病痛没有缓解,且右侧更为明显,难以忍受。考虑到前方就是杭州站,她急忙上前与列车员协商,请求让他们在杭州站下车,同时请车站帮忙联系救护车在站台上等候。

在众人的帮助下,列车一到杭州站,就从绿色通道直接抵达站台,救护车也早已在等候。她帮忙把患者抬上救护车,并要求随车前往。当病人在杭州医院作好各种检查,并确定脱离危险后,她才放心离开。事后,患者特意来致谢,看着患者康复出院,胡医生特别感动!

一个都不会放弃,用真情修复心灵

胡医生认为:问诊看病都需要用心,修复心灵需要多一份真情,多一份耐心。

年12月20日,男病区在寒冬中迎来了一位“”病人,头发蓬乱,目光呆滞,衣衫不洁。经一番个人卫生整理后,露出了本真——一位面色略显苍白,但身材不错的帅小伙。他跟谁都不说话,叫他吃饭,做什么都能听懂,但不管医务人员怎么劝解、开导,始终保持沉默,我们都叫他“深沉哥”。

日子一天天过去,医务人员的真诚终于感动了他,当科室组织病友开展春节趣味活动时,这位“深沉哥”上前,朝医务人员深深地鞠了躬,真诚地说了声“谢谢”。

胡医生本能地觉得他心事很重,但只要解开他心里的结,就能帮助其恢复。一次次主动靠近,嘘寒问暖,送去关怀,终于,“深沉哥”对她越说越多。从他断断续续地言语中,胡医生了解到:他离家已有5年之久,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出嫁在外的姐妹,他因为身体不太好,找不到活干,就以捡垃圾为生,饥寒交迫的日子过一天算一天,早已记不起家人的联系电话,所以一直没跟家人联系。

望着“深沉哥”渴望亲情的双眼,胡医生当即决定:一定要千方百计帮他联系上亲人。电话,无号;写信,无果……终有一日,他想起了姐姐的名字。“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种渠道,胡医生终于联系到他的姐姐。5年没见面的姐弟终于得以团聚。这一刻,她觉得自己几个月的努力及真情付出没有白费。

医患之间的信任在细微处一步步建立

前段时间,门诊来了一位阿婆,她要开药。阿婆表示带了块钱,可付钱时怎么也找不到。“大老远赶来的,这不是白跑一趟吗?”阿婆不停地在门诊室徘徊。胡医生知道情况后对她说:“阿婆,我先借钱给你吧!”阿婆愣住了:“医生,我们都不认识,你不怕我骗你,不怕我不还么?”“没事,先拿去吧!”胡医生笑着拿钱递给她。

之后,这件事胡医生并没放心上。几天前,她坐门诊时,阿婆又来了,大老远就大声喊道:“胡医生,终于找到你了,我来找你几次,你都不在,今天终于让我碰到了。我得把钱还给你呀!”阿婆深情地说:“我来门诊好几趟了,恰巧你都不坐诊,我担心你忙其他工作,就想着改天再来,总有一天能碰见。”

古人云: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一直以来,胡医生都坚定地认为: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她也时刻警戒自己:医术攀高之路无止境,医德坚守要牢记于心。

从事精神卫生工作20年,很多人问她“要不要改行”,她却回答:“我的每天都充实快乐。”很多人不理解,质疑她傻,居然还想天天面对这些或冷血、或呆滞、或暴力的精神病人。

胡医生说:“其实,精神病人也是有情有意的人,你若真心相待,他们必会真情回应。曾经一个病人对我说:‘你是白衣天使,是最可爱的人’;我回应道:‘你是天使永远不会放弃的人’。”

也许,这就是信任吧!

(扫描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sejingdian.com/xzzxyj/75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