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召陵
0
召陵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来源:漯河日报版
“企业开办从‘各环节多部门分别办理’到现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一窗办多事’,办事便利度得到极大提升,实在太好了!”近日,记者在召陵区行政服务中心采访时,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刘女士连声称赞工作人员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
推行“一窗通办”政务服务模式是召陵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全市开展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行动以来,该区以“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为目标,聚焦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以更加彻底到位的简政放权、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办理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项,努力以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政务服务。组织全区30个部门按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攻坚工作要求,逐项绑定标准化模板和完善办理流程,消除“只能看不能办”事项,提高“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事项占比,加快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年,该区在河南政务服务网录入办理事项项,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86.07%,即办件占比33.94%,承诺时限压缩比例76.82%。在召陵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置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提供办事指南查询、在线取号等应用服务,积极推行“网上办、预约办”。组织全区30个窗口单位“一把手”和分管副职以普通窗口工作人员的身份进驻召陵区行政服务中心开展“换位体验”。年,回答群众和企业咨询余人次,解决业务办理难题40余个。在召陵区行政服务中心、天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两个帮办代办导办服务窗口,受理“就近办”服务事项,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在召陵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设置评价器,张贴 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从五个方面真实记录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全面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深入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生动展现了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和务实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贫困治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责任担当。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胜利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一伟大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和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底气。这一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激励中国人民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为创造美好未来继续奋斗。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0年实现《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中国以自身实践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深刻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深化了对人类减贫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人类反贫困理论,提振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的信心,为其他国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减贫发展道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破解现代国家治理难题、开辟人类社会发展更加光明的前景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贫穷、饥饿、疾病侵蚀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每个人都有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和权利。各国应担负起对人民的责任,积极推进减贫发展,让公平正义的阳光冲破贫困落后的阴霾,照亮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减贫交流合作,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做国际减贫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驰而不息、接续奋斗,始终把中国人民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为构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年04月07日0版)
传播正能量
年漯河好人
让善良、孝心为老人撑起一片晴空
-----记召陵区老窝镇一中教师王苏平
王苏平,年月出生在召陵区老窝镇农村一个普通的家庭,生活并不富有,父母务农,兄妹三人,在周围邻居的眼里,她勤劳、善良,有孝心,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在生活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儿、为人媳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绽放着浓浓的亲情。
从她懂事起母亲一直体弱多病,身为家中唯一的女孩,从父母早出晚归的辛劳中,知道每一分血汗钱来之不易,十来岁的她从小就比较懂事,主动担起了家中的重担,照顾幼小的弟弟,让父母能够安心的干活。
年开始,母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家中所有的经济收入都用来给母亲看病,这真是雪上加霜。本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正在河南师范大学上大一的她面对家庭的困境:哥哥退学,弟弟年幼,她想到退学打工,可辛苦十几年的求学难道白费了吗,心有不甘。在父亲的劝导下,她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有时甚至一学期打三、四份工,打工挣来的钱,一边供自己和弟弟读书,一边为母亲治病。
20年,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离开了人世,祸不单行,年的这一天在田间劳作的父亲,突发脑溢血,虽抢救及时,但留下了行走不便、无法自理的偏瘫后遗症,面对又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早已体味到生活艰辛的她,没有被吓倒,而是选择了坚强,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看管弟弟,伺候年迈有病的父亲。
人得有感恩心。大学毕业的王苏平,梦想着心中爱情甜美,可现实的残酷让王苏平放弃了梦想,家里人把我养大不容易,为了照顾父亲,她想到了委屈自己,就想找个人品好的、有一技之长、年龄相仿的男青年,最终她和带有一个女儿的男子走在了一起,并把父亲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婆婆家家庭条件并不好,可为了让父亲能来,还是专门借钱盖了一间房,盖房的时候还考虑到父亲行走不方便,专门在他房间斜对面建了一间干净敞亮的卫生间,安上了坐便。
父亲在她心头占的位置很重,以至于在危机关头她可以生发出极大的勇气。去年刚入冬,天气忽然就冷起来,那天像往常一样,她正在学校批改作业,突然手机响起来,从婆婆慌乱话语中,让她感到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父亲又摔倒了!“打20,医院。”不等婆婆说完,王苏平挂了电话,骑上电车向家跑去……
爱人出海后由于信号差,经常联系不上,公公在外打工,一时回不到家,家里只剩下她一人,家里有一辆二手车,一路上最高只挂在三档,手紧紧握住方向盘,踩离合的脚一直没敢松过,凡是对面有车来,都手脚慌乱一番,加上是斜坡,再次启动,车竟然往后溜,吓得加大油门,车轰轰响。一路上真是心惊肉跳,到医院后才发现因为一直紧张,左腿又麻又疼,这种又麻又疼的感觉一直持续了一周才好。
父亲的病怕冷,除了给父亲铺上电热毯外,她专门花六七千给父亲装了水暖;为了排除父亲内心烦闷寂寞,她经常推着父亲在田野、在河边散步;父亲想听戏她就买影碟机帮父亲解闷;为了监测父亲血压,买来电子血压计,定期给父亲量血压;三弟结婚,长姐为母,她亲自为弟弟操办婚礼;弟媳生孩子,她亲力亲为去照顾。
对待公婆,她也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孝敬。年初,婆婆一直胸口闷,血压一直居高不降,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又由于疫情原因,公公在外打工,丈夫远在国外无法回家,在加上村里村外交通封锁着,怕婆婆有什么不测,她整晚守在床前,在疫情稍微和缓后,医院做检查,才知婆婆得了冠心病,由于及时医治,婆婆病情得到控制。
孝敬老人,她一直努力。生活虽然很清贫,但身边有爱自己的丈夫、公婆,家庭的幸福美满正是她的心愿,她已知足!
正如王苏平所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儿女照顾的时候,我现在这样做,好好孝敬老人,也是给儿女做榜样,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顺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正是朴实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大的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家庭责任,她用自己的善良和孝心为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天空。
20年的坚守,是从不言放弃的坚持,生活的艰辛是一笔无形财富,只有经历过一番风雨,才能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家人的平安幸福是王苏平最大的心愿,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是她努力的方向,她将乐观、坚强地耕耘着,让自己孝心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天气预报
投稿邮箱:slwgzx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