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至今,改革开放走过40年辉煌征程。回首李遂镇医疗卫生领域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到如今的“B超、螺旋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等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赤脚医生”到各科专家;从简陋不堪医院宽敞明亮的诊疗大楼……无论是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还是医疗服务的持续改善,李遂镇医疗卫生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医院顺义院区
医院
医院顺义院区
作为医院,医院顺义院区的设立是李遂镇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医院顺义院区的前身是北京市医院,成立年5月,是京郊第医院,医院创始人为孟庆麟院长。年10月,该院门诊正式开始试运行,除继续传承其原有软组织疾病治疗特色外,还引进了很多先进设备,开设了综合内科、心内科、骨伤科等学科。为了方便百姓就医,年8月后该院又陆续新增设了急诊科、妇科等门诊,同时根据原医院的专业特色,以及当地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开设了综合内科,骨科和骨伤科,神经内科等住院病房。医院依托医院本部资源,聘请多名专家来院定期出诊,周边百姓在家门口医院的专家诊疗。
李遂镇卫生院
李遂镇卫生院原貌
李遂卫生院现貌
李遂镇卫生院年开始建院,最初只有13间破旧平房、10名职工,临床医生兼做会计,连护士都没有。众人既要保障门诊,又要参加卫生院基本建设,搬砖、刨树等,还没有地方吃饭、洗澡,医疗办公条件十分艰苦。村民只能看发烧感冒等小病,拿点药。而且,由于李遂镇16个村南北跨度约10公里,当时交通又不够便利,部分村民生了病甚至不愿就医。
年,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卫生院建成三层楼高的门诊楼,陆续建成了预防保健科、体检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区,全镇村民的就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的办公条件也大幅提升。目前,镇卫生院设立了5类全科门诊,实现了一对一接诊,功能科设备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逐渐增多,诊疗能力大幅提升,年成为基层第一家3A级预防接种门诊、年创建了顺义区首家爱婴社区和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年创建了2A级妇保和儿保门诊。
现在全镇分布有5家服务站,方便附近村庄村民就近取药就医。镇卫生院每年组织18周岁以上的村民免费体检,更连续三年承接镇域百姓体质监测活动,了解村民的体质形态、身体素质等各项指标。村民“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思想逐渐普及,由原来的被动变主动。此外,慢病管理与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逐步推行,医改后药品目录范围增加,医院药品目录对接,医院开药方,在家门口也能拿到一样的药品,且报销比例更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得到较好管理,全镇脑卒中死亡率大幅下降。
如今,镇卫生院和5家服务站都有专门的煎草药机,方便患者用药。大厅里建了候诊区,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服务理念也有明显提高。
四十年沧桑巨变
李遂镇医疗卫生事业
发展飞速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
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
更成功创建
北京市体育特色镇
“全民健身”正逐步实现
全镇村民身体素质
健康素养亦不断提高
获得了巨大的健康红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