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高血压中心的成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支持,时任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忠为中心授牌,并表示,将全力以赴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中心大力支持,力争经3-5年的建设和运行,将中心建设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平台。这些让余教授对实现自己的目标信心满满。
余教授希望在短时间内将中心建成全省高血压病诊治先进医疗技术的研究、应用和传播基地。通过远程教学等方式方法,医院传帮带,让省级的医疗水平辐射到县,扩散到乡,提升全省高血压病诊疗水平。
中心成立后,余教授首先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抓人才培养。在他看来,开展高血压分级诊疗工作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每个县只要培养1-2名技术骨干就能对当地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诊疗。而培养出独当一面的医生,只需通过短期的规范化的培训后就能实现。所以他从不吝啬向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传授专业知识。从省到市州、从市州再到县,他的团队对人才进行纵深的培养。“我们必须培养贵州的本土人才,因为我也会有老的一天,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他在附院开设了为期3个月的“高血压短期进修学习班”,每期10多名基层选送的医生跟班学习。目前进修班第六期正在进行。与此同时,余教授还带领他的团队深入到基层,举办40多次培训,培训了8千多名基层高血压专业人员。而他从来不要讲课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省高血压分级诊疗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的成果已是有目共睹。
今年3月30日,省高血压专科联盟成立时,新任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李奇勇出席成立仪式。目前,联盟开通的绿色通道已无条件转诊了近百名患者。基层病情严重的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余教授为科室医生和进修医生上课。
对工作的用心和尽心
“虽然这次入户是为拍电视取一个画面,但我们的检查必须是严格的规范的……”5月4日,在普定县龙场镇的陶继秀家,余教授医院内二科主任李永文这样说。
为丰富电视画面,再现教授深入农户家的场景,电视记者提出临时加一个他入户的工作内容。在陶继秀家,余教授用血压计和听筒为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同时,详细询问他们的病史并记录,了解他们服药的剂量和药名……
“我不是来挂名的,来贵州就必须办实事!”在接受贵州日报记者采访时,余教授这样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黔期间,余教授除了上门诊、教学查房、培训人员……还进村入户了解基层情况和农户健康状况。
余教授在贵医附院高血压科查房。
自年7月出任中心主任后,余教授开始了京筑之间的千里奔波。通常他是每周四早上坐高铁从北京出发,傍晚到贵阳。星期天或星期一晚上坐高铁返回北京,下医院工作。
如果晚餐在火车上吃的,下车后他就提着行李箱直接走进病房,立即带着学生开始夜查房。当天的查房经常要到23点左右。学生走了,他回到办公室继续处理其他工作。很晚才离开病房去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又要上门诊。余教授的门诊通常是8:00——12:00,每天早上只挂25个号。“由于他特别重视患者的病史询问,问得很细很透,通常一个患者的病例都有几页,所以他门诊时间都会‘拖堂’,到12:30甚至13:00是常事!”余教授的行政助理龙青青医生这样说。中餐后,余教授基本不休息,医院开始查房。“主任对每个患者的病历都要认真、仔细地查看,学生写的病历上标点符号的错误他也要改。他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长期如此。我们都很心疼他,为了事业,他太拼了!”高血压科护士长胡静说。“老师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为了能尽快完成工作,吃饭都是争分夺秒。这样的敬业精神,让我们年轻医生只能望其项背。”这是余教授的学生、博士生罗艳对老师的敬佩。
余振球教授入户为群众看病。
对待患者的爱心和关心
陶继秀和丈夫胡定祥,是为在余教授拍摄入户工作的电视中,余教授“假戏真做”的全面检查后,当场被诊断为已危及到生命安全的高血压患者。“你们两个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必须马上住院治疗!”余教授说:“马上让他们收拾东西,医院!”当场,夫妻俩在余教授的安排下,搭乘记者的车赶往县城,医院。他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及时的保障。
“主任对病人的好,超出任何人的想象!他是我从事医务工作近20年来碰见对病人最好的医生。他总是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如何给病人看病,如何让病人少花钱。如果所有的医生对患者都这样,医患矛盾肯定会少很多很多!”护士长胡静发自内心地感叹到。作为中国顶尖的高血压专家,为体现他的劳动价值,贵医附属准备将他的门诊费挂号费从50元提高到元,但是却被他谢绝了。而记者在跟随余教授的多次采访中,他穿的都是同一件米灰色的外套,有一次穿的衬衣衣领还是起毛的。
“作为一个医生,病人没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他多次在培训会上对医务人员明确的思想和理念。威宁县的患者杨楚医院求医,但却出现了误诊,导致病情加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找到了余教授后,病情得到了确诊,疾病得到了根本的控制。“我在北京求医,余教授不仅把我的病治好了,还请我吃饭。回贵州后,余教授经常联系我,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白癜风早期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