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熬夜看球,有人因此出事了医

上海一年轻男子近日因通宵熬夜看欧洲杯足球赛,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据了解,这名男子之前并没有心脑血管疾病,接诊医生认为,是因为吸烟、经常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导致其急性心梗发生。

记者医院了解到,因为抽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例越来越多,且呈年轻化趋势。

白天工作后熬夜通宵看球

35医院

据报道,上海这名男子姓王,35岁。在欧洲杯开幕式当天,他白天工作后熬夜通宵看球,天亮后下楼吃完早餐再回到家中,片刻后感到剧烈胸闷、恶心,并出现出汗及虚脱症状,家人拨打医院急诊。

到医院时,该男子血压和心率均显示异常,心电图提示为急性心肌梗死。院方急诊科负责人说,抢救过程非常惊险,当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急诊造影检查时,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导致脑缺血发作。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电除颤及胸外按压抢救,病人随后神志短暂恢复,接着又多次再发室颤。最终在医生努力下,患者血压、心律、神志等快速得到恢复。

手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继续严密监测和治疗。目前生命体征稳定,已可以下床活动。

医生说,该患者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但他有吸烟、经常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对心血管及健康不利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正成为潜伏在年轻人群中的“隐形杀手”。

杭州一年轻大学老师连续熬夜

突发心梗倒在讲台上

急性心肌梗死以前通常是年纪大的人容易得的病,但现在年轻人得病的也不少见。昨天,记者医院的心内科、急诊科医生,他们认为,排除基础疾病、家族史等因素,抽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例越来越多。

浙医院心内科主任朱建华说,他不久前接诊过一位大学老师,只有40岁。在给学生上课时,讲课声音越来越轻,最后倒在讲台上,怎么叫也叫不醒。学生赶紧打了。

救护车开往浙大一院的途中,车上的急救医护人员就一刻不停地为老师进行心肺复苏,医院,医院马上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把病人送往手术室。到了手术室后,朱建华主任立即为患者开通血管。从入院到手术完成,不到半小时。

朱主任说,后来询问病人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师前段时间为了申请课题项目,又忙着备课,连续多日熬夜,最终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年轻人心梗多与生活方式有关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汤益民说,很多人认为自己年纪轻,身体底子好,急性心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其实是个误区。他在临床中发现,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主要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

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会产生斑块附着于血管壁,使血管变得狭窄,导致心肌血液供应不足,产生心绞痛症状。如果斑块突然破裂,会造成急性的血管堵塞,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急性心肌梗死;如果长期不控制,斑块持续生长,久而久之,会形成血管的慢性闭塞。如果这些情况发生在脑血管,则可能引发中风。

“斑块是悄无声息地形成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在斑块破裂出现相关症状之前,约有90%的人不知道自己有斑块。也就是说,即使是健康人,也不排除血管内已经形成斑块,一旦因为外因刺激,导致斑块破裂,就会发生急性心梗。”

其次,长期熬夜、劳累,也是导致急性心梗的高危因素。

汤益民说,高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及经常熬夜,人体生物钟被打乱,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过度兴奋时,人体会产生儿茶酚胺类物质,导致体内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血管痉挛收缩,血压和血糖升高,也会发生急性心梗。

此外,吸烟是引发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吸烟可使冠心病发病年龄提早10年,每日吸1-5支烟,心梗的风险增加40%;每日吸1-2包烟,心梗风险增加6-8倍。

梅雨季节尤其要预防心梗

朱建华主任说,心梗和季节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冬天心血管疾病高发,因为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但梅雨季,气压比较低,也容易发生心梗。

梅雨季节温度高、气压低、湿度大、出汗多,入梅后的天气让血管中的血液变得黏稠。血黏度增高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沉淀物增多,若再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就会导致血栓形成。

汤益民医师也提醒,到了梅雨季,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多喝水,稀释血液浓度。同时,中午最好午睡半小时,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放松心情。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家里要常备血压计和血糖仪,定时监测,身边要常备急救药物。

“目前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医院到血管开通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然而,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耽误治疗的宝贵时间。因此建议患者及家属,一旦怀疑是急性心梗发作,一定要第一时间呼叫,医院治疗。”

都市快报记者俞茜茜通讯员王蕊王婷

赞赏

长按







































专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sejingdian.com/xyjjg/3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