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常备血压仪每日早晚勤自测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   

医院院长、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严静表示,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但若不及时干预就可能会损伤身体多个重要器官,严重时会威胁生命。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俞蔚表示,常规体检难以反映出血压的真实情况,建议家中常备血压仪,通过记录每日早晚测得的血压值来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

高血压发病率高知晓率低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3万例(男性.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

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为2.7亿。

年,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做过全省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有24.6%的浙江人患有高血压,也就是说每4个浙江人当中就有1人有高血压。

  

而就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来说,浙江省的平均水平较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浙江省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全国相比分别为,65.1%VS46.5%、54.6%VS41.1%和29.3%VS13.8%。

在家自测血压有技巧

  

防治高血压的前提就是正确知晓自己的血压。

  

知晓血压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晓自己的血压值;二是知晓不同血压值代表的意义;三是知晓血压值的变化趋势。并选择相应的应对措施,预防和控制血压。

  

测量血压值推荐在家自测血压。俞蔚表示,血压测量包括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其中诊室血压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动态血压是重要的补充指标,家庭自测血压可靠真实、简便易行,是重要的疗效评估手段。要得到可靠的家庭血压,需要选择标准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不稳定的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排尿后、服药前、晚上在临睡前,连续测量7天;对少数无法连续测量7天者,至少连续测量3天。

  

每次连续测量血压3遍,每遍间隔1分钟,取后两遍血压的平均值;因为首遍测量血压数值往往偏高。

  

其次,要有高度合适的座椅和桌子。测量血压前30分钟不吸烟、饮酒或喝咖啡,排空膀胱,至少休息5分钟;测压时患者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

  

再者,测量时双脚自然平放;上臂与胸壁成40°角放于桌上;用手触摸肘窝,找到肱动脉跳动的部位;将袖带的胶皮袋中心置于肱动脉上,袖带下缘距肘线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裸臂绑好袖带,袖带须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袖带型号要合适,袖带宽幅过窄或缠得过松,测得血压会偏高;袖带过宽或缠得过紧,测得的血压会偏低。

  

另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血压的次数不宜过频,如血压达标且稳定者,则每周自测1天,早晚各1次。精神焦虑及紊乱或擅自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家庭自测血压。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患者,建议用相关类型的电子血压计测量。

正确对待血压值

俞蔚指出,如首次测量血压数值为﹤/80mmHg,认为是正常血压。正常血压者应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如首次测量血压数值~/80~89mmHg,认为是正常高值血压,建议复查,隔几个月复查一次。同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者限盐(每人每日食盐6克);酗酒者限制饮酒(每日白酒不超1两);肥胖者减轻体重(半年减重3~5公斤);缺乏运动者,坚持每周活动3~5次。

  

如首次测量血压≥/90mmHg,但﹤/mmHg,认为可能是高血压,建议每隔1~2周测一次血压,如非同日三次血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如血压未达到/90mmHg,则继续监测血压。

  

如首次测量血压≥/mmHg,认为很可能是高血压,建议立即降压治疗,到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评估;密切监测血压,直到血压降至安全范围。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值为﹤/90mmHg。

长期控好血压应这么做

严静指出,高血压是慢性病,血压升高对心、脑、肾靶器官造成慢性持续性损害,严重的会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脏病。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经验均证明,控制好血压,可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高血压患者应认识到长期平稳有效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血压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如肥胖、过量饮酒、高钠低钾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吸烟、精神紧张等。故而,严静认为防控高血压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去除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长期坚持非药物疗法(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与长期坚持合理使用降压药,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更不能用非药物疗法代替药物疗法,尤其对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更应长期应用降压药。尽量选用长效降压药,规范用降压药,长期平稳有效控制高血压。

  

另外,年龄大于18岁以上的成年“正常血压”人,建议每1~2年测一次血压;对大于35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对易患高血压的人群(血压~/85~89mmHg、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有高血压家族史),建议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建议老年人在家中定期自测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

相关

高血压认识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年龄越大控压标准越高

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应的也高,这一错误认识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

  

对此,俞蔚解释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任何年龄段都是如此。

  

误区二凭感觉或症状估计血压和用药

有些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俞蔚指出,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大都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心血管病和脑卒中,才有了“感觉”,一切都太晚了。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误区三血压正常了就应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俞蔚指出,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如果血压降下来就停药,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就更为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少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本报记者谢文竹 通讯员王婷孙洁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的原因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sejingdian.com/xyjjg/3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