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胡厚祥医生的医学小课堂”
高血压患者早期识别最简易的方法就是测量血压。然而有的患者却发现,在医院测量的血压有很大的差别,这是怎么回事呢?本专题将对“血压测量”进行详细的介绍,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通常我们将根据在不同地点测量的血压和不同方式测量的血压分为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
一、诊室血压
医院内由医生、护士或技术人员测量的血压,通常采用臂式电子血压计(以前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上臂肱动脉的血压值。诊室血压易受就医环境、患者情绪、医务人员态度、医患之间沟通和信任度等因素的影响。
诊室血压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1.被测者:静坐休息5-10分钟,在休息期间保持安静,避免交谈;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测量前30分钟排空膀胱、避免摄入咖啡因、运动和吸烟;脱掉覆盖在测量位置的衣物。
2.测量设备:使用检验合格,且定期校准的血压计;坐位测量时需准备适合被测者手臂高度的桌椅。
3.测量时:建议初次被测量者,分别测量其左、右上臂血压,记录读数较高的一侧;患者取坐位、坐直背靠椅、心情和肌肉放松;被测的上臂应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与躯体呈45度角,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cm为宜。
4.记录读数:依次记录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取两次血压测量读数的平均值。
二、家庭自测血压
指由患者自己或者家属在医疗单位外的地方测量血压(一般指家中)。家庭自测血压是在熟悉、安静环境中测量的血压,可以避免由于紧张造成的白大衣效应,更能真实的反映患者的血压水平;目前已经成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我们更加提倡的是患者学会家庭血压自测。
家庭血压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1.被测者应接受医务工作者培训或指导,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仪器选择、对血压测量读数的理解以及血压测量频率等方面。
2.推荐使用验证合格的电子血压计,优先选择具有数据储存功能的血压计,确认袖带大小是否合适,指导患者测量左右两侧手臂血压值,如差异较大之后则选择较高的一侧上肢测量。
部分家庭还用以前买的水银血压计,其准备工作同电子血压计,测量中应注意,听诊时在充气至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30mmHg,此时为最大充气水平;然后逐渐放气,速度为2mmHg/秒,第一听诊音所对应的值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所对应的值即为舒张压。充气压迫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造成血压升高的假象。如果发现血压计水银有泄漏,请勿再使用!一是测量不准确,二是泄漏的水银对人体有害和造成环境污染。提醒大家,有水银泄漏的血压计应该移交环境卫生监管部门统一处理。
建议大家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易操作的电子血压计。
3.最佳测量时间:正常的昼夜血压波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在成年人中,即“两峰一谷”,就是两高峰一低谷,即早晨6点-10点期间为第一高峰,16点-20点期间为第二高峰,夜间0点-4点为低谷。如果选择在早晨测量,最佳的测量时间是在起床后1小时之内,在排尿后、进食早餐前(如有服用降压药物,应在服药之前)进行;如果选择在晚上测量,最佳的测量时间选择在就寝前进行。除此之外,最好是在每天同一时间段进行测量。测量频率每周2-3次为宜,太密集会造成心理紧张而影响测量结果。
三、24小时动态血压
24小时动态血压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的定时测量的血压。通过程序设置设定时间点,分时段记录数据,最后获得24小时平均血压;它反映的是在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由于动态血压监测克服了诊室血压内测量次数较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等局限性,因此能较客观的反映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作用:
1.早期高血压病的诊断;
2.协助鉴别原发性、继发性和复杂性高血压;
3.指导合理用药,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预测高血压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和发展。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优点:
1.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血压,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
2.动态血压监测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患者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
3.能及时检测出早期无症状的1级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
4.动态血压监测可指导药物治疗,可用来测定药物治疗效果,或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等。
5.动态血压监测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24小时动态血压高者,其病死率及首次心血管病发病率,均高于24小时动态血压偏低者。
注意,动态血压监测所测得的血压也不一定是患者的血压的真实血压值!有的患者在做动态血压监测时紧张,或影响其睡眠休息,甚至焦虑可能造成血压升高,从而导致高估患者血压值。
特别注意:
当诊室血压测量和家庭血压自测时血压均超过/80mmHg,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早诊断、及时干预、合理用药是防止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的重点。
文字/胡厚祥
排版/壁虎
图片/源于网络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