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寻宝
第八届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
壮医棍针巧妙地使用工具成为人力的延伸;81岁老专家用家传针法治疗静脉曲张有立竿见影的疗效;血压计的功能不仅仅是量血压,经过中医化的数据解读,还能反映人体脏腑状况……年12月17日,“杏林寻宝--第八届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在羊城上演,9种中医特色绝技登台亮相,杏林“聚宝盆”熠熠生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为各位献宝专家颁发了证书,感谢他们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做出的贡献。
演示会上,特色疗法分成四组展示,分别是源于生活实践的民族医、创新而不泥古的神奇刺法、安全有效的针术、体现中医原创思维的诊法。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中医绝活让人目不暇接。
民族医
新型苗药竹罐针灸术治痛症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苗乡,苗族是草药知识最丰富的民族之一,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称。献宝人蒋成友,他将神奇的苗药煎煮竹罐,创造了药、针、罐三位一体的疗法,这个疗法具备浓郁的民族医药特色,既发挥了苗药的独特功效,又将针灸与现代解剖相结合,对治疗颈肩腰腿等风湿痛证有良好的疗效。
壮医棍针、藤炭灸疗法治痛症寒症皆宜
广西的壮族医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善治痧、瘴、蛊、风、火、湿诸病,壮医灸法、针法、刮法、熏蒸法等别具一格。善于钻研的中医钱卫东,将壮医前辈所传的棍针和中医古九针进行融合,巧妙地使得工具成为人力的延伸,结合药藤炭灸来治疗疾病。该疗法操作轻巧省力,极大地减轻了临床工作劳动强度,降低了手部的劳损,适用于各种痛症和寒症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刺法
徐氏针法善治静脉曲张
年届81岁的徐熹华老先生,他出生苏南的文化世家,默默保存着其家传针灸,徐熹华的针法有一套独特辩证取穴方法,一些普通的穴位用来治疗复杂疑难的疾病,有时也用到书上没有的经外奇穴。他的刺法对治疗静脉曲张有立竿见影的疗效。
俞募芒针深刺术可治内脏病
西安老中医郭尔夫利用腹部深如井的特点,继承了大针,创新了芒针,针对腹部的深刺,治疗内脏病、疑难杂病疗效较为显著。
针术
超然拨针疗法--创新针具申请国家专利
献宝人陈超然,他创新的针具称之为拨针并已申请国家专利,为古九针中大针的变形,其中还揉和了钩针的特点。其疗法属现代针刀疗法中筋骨针的技术,局部麻醉后,针对疾病病变的层次选择浅、深筋膜及骨膜进行广泛彻底的松解,以达到减压松解、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炎症的作用,对于痛症的效果显著。
子午流注针药诊疗技术--传承百余年家族绝学
演示会上,献宝人王忠文向观众们展示了一套别具一格的针具,原来,这是根据西汉时期医用的金针、银针仿制和演变而来,经过家族几代传承人的研究制作,终于使古代的针具形制重新复活在当今的中医临床中。此外,疗法还根据《本草纲目》岁时药对的配位,使用19种中药酊剂替换开穴,口服治疗疾病。家族绝学子午流注针药诊疗技术以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百余年,并在临床中与时俱进地发展着,这是中医药最朴素的文化传承。
岐黄轩卢氏针法--安全有效易推广
献宝人卢纯峰,他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学成才自创了岐黄轩卢氏针法,其操作的微刃针揉和了刃针和毫针的治疗思路,融会中西,以疗效取胜。该针法安全性好,有效率高,病患痛苦少,操作简单。对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屈指肌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股骨头坏死、骨性膝关节炎、足跟痛等病有良好的疗效,深受一线医疗工作者的推崇。
诊法
气口九道脉开穴法--解密中国脉学
献宝人卢喜学,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和明代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获得启发。他通过气口脉的变化来进行疾病在气、在血、在经筋的定位诊断,采取毫针调气、刺络放血、中医微创疗法等诊断和治疗疾病。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以气机阻滞、瘀血类的内外妇儿等病症的诊疗,临床疗效显著,是中医原创思维在临床中应用的生动典型。
血压平衡诊法--血压计也能解读脏腑功能
众所周知血压计是用来量血压的,出生医学世家的吴秉峻,却对这个现代医学的诊疗仪器进行了中医化的理论解读。通过血压计的数据变化,来反应人体五脏六腑的失衡状况,体现了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和平衡观。血压平衡诊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客观数据,有较好的推广价值,体现了中医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创新的活力。
据悉,自年开启第一届“杏林寻宝”以来,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踊跃献宝,八届演示会共展示了78个中医特色技术,累计梳理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项,实地走访项,根据寻宝开展的各类在研课题近80项,“杏林寻宝”已经成为了全国挖掘中医药特色疗法的品牌。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柳长华教授说:杏林寻宝寻回来的项目,有不少都是两千多年前的项目,都是原生态的中医,承载着中医的文化,所以我们要去寻找、要去尊重、要去传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