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会有顾客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每天都测量好几次血压,为什么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呢?”那么针对血压测量结果不一的原因有哪些?我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下。
一、时间因素
人的血压存在着昼夜波动性。一般上午9-10点钟血压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于夜间睡眠中血压降到最低点,这种差值可达5.33千帕(40毫米汞柱),睡醒时血压可上升2.67千帕(20毫米汞柱)左右,起床走动后血压进一步升高,此时最易诱发冠心病猝死。这种昼夜24小时的血压波动,主要与人体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动及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有关。
二、姿势与运动因素
人在站立时,血压略为上升,以保证头部维持充分的血供。因此,站立时的舒张压较坐位时为高,一般不大于2.0千帕)。运动时,动脉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可明显增高。从事剧烈运动时,收缩压可高达24.0-26.67千帕,舒张压也可达13.33千帕的程度。运动停止后,升高的血压很快恢复正常。
三、情绪因素
当人处于焦虑、兴奋、恐惧时,由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心输出量增加,小动脉收缩,血压特别是收缩压明显增高。有人在家自测血压时结果正常,医院测量血压就会明显升高也是这个原因。
四、进食因素
进食时血压通常要轻度增高,而且持续约1小时左右,舒张压一般不受影响或稍下降,这是由于消化时分布于腹腔的血管扩张所致。
五、环境温度因素
温度降低时,末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环境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在温水浴时也有同样的变化,但以舒张压降低更为明显。
六、测量方法因素
很多人不懂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通常会犯两个错误。一是袖带松紧不合适;二是没有把听诊器放在肱动脉搏动的位置。这些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七、降压药因素
患者服用的降血压的药物不是长效的降血压药物,而是短效的降血压药物,短效的降血压药物它起效时间比较短,作用起效比较快,作用时间比较短,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
八、其他药物或特定食物的干扰
干扰血压的药物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以下四类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常见的为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罗非昔布等。
2.糖皮质激素,常用的有可的松、泼尼松、倍他米松等。
3.拟肾上腺素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碱等。
4.含钠的药物。
此外,吸烟、喝咖啡、饮酒、进食辛热类食物也可使血压出现一过性升高。
九、疾病因素
高血压患者一般会有血糖或血脂不稳定的情况,而这两个因素与血压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如果高血压患者忽视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治疗,同样会导致血压的不稳定。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亲,中国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