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导患者和家属当脑卒中患者取直立位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发生低血压应立即卧床休息,按摩四肢,必要时进行治疗。此外,对此类患者在睡眠时应抬高床头15°~20°角,患者头及躯干斜卧向上,可减轻肾动脉压力,促使肾素释放,增加血容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②坐位训练,尽早让患者坐起,对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也是直立行走所必需的。首次取坐位时不宜马上取直立位,可先从半坐位开始(约30°),在患者在能坚持30分钟后,可逐渐增大角度(45°、60°、90°)。如前一体位能坚持30分钟,且无明显体位性血压表现,可过度到下角的训练,坐位训练时还应训练患者的坐位平衡和耐力。
③运动和过度换气可致血压下降,应视病因、病情制定活动计划。适当运动,避免过度活动和长时间站立,长期站立因不用肌肉泵,因此行走易致低血压。避免长时间卧床,离开床前建议穿上高紧身弹力袜,可减低静脉曲张的程度。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热水浴可引起静脉扩张,必要时由家人陪伴,以防发生意外。
2饮食护理合理膳食,防止便秘,保证充足的营养以利于新陈代谢。不可过饱,过量饮酒,避免进食三高食物,应以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低胆固醇和富含维生素及纤维性的饮食为宜。脑卒中患者常因便秘、下蹲时间过长,当便后突然站立时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平时饮食宜清淡,以少食多餐,禁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适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以防便秘。要保证热量供应,因老年人进餐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都明显下降,有引起大脑局部缺血和脑卒中的危险。如果在餐后低血压的基础上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对脑卒中患者的危害就更大。维持每天出入量的平衡,避免血容量发生大的波动。
3规则服药指导患者按时按量规则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和擅自停药。合用药和服首剂药物及剂量加强时应特别注意。服药时间应选在平静休息时,脑卒中患者在应用多种药物时,如降压药、抑制血管张力药、抗精神病药物、利尿药和抗组胺活性药物等都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病因。因此,在用此类药物时应先测量和记录卧位与立位血压一次,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在变换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如从平卧起立或坐位起立时,以免血压突然下降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观察中发现,脑卒中患者在上午易出现体位性血压下降,其原因可能是上午各种压力感受器较为迟钝,因此,在服药过程中观察患者在站立时是否有头晕、目眩、甚至昏厥症状。这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确保正确,根据血压变化调整药物。对血压较高,时间较长者,不易使血压下降过快,因为患者往往不能适应并可导致心、脑、肾血液的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
4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也同样重要。对脑卒中患者应了解其心态变化,同时让患者了解与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积极参与到自我护理的行动中。对患者和家属讲明病情发展和护理对策,使其充分认识病情和转归,应用多种形式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可避免脑卒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有利于脑卒中的治疗。
参考文献孙树珍,刘兆丽.脑卒中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4(09):-.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