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血压,每个医生、护士都会遇到,而大部分病人也会遇到,按照常理,应该是非常熟悉。但最近经常被人询问到关于测量血压的问题,其中有病人、有医生、也有护士。比如台式血压计怎么放气、听诊器是放在袖带下还是袖带外、下肢血压怎么测量、家庭测量血压怎样“定时”……
为此作者专门查阅了文献,走访了心血管专家,为大家梳理了这篇测量血压的临床问答,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用的血压计为台式水银血压计,通常在诊室内由医生、护士或技术人员采用台式血压计,这种方法已有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较为客观、传统的标准方法和主要依据。
测血压十问1
测前怎么准备?
测量前30min避免激烈活动,进食及水以外的饮料。安静休息5min以上,婴儿血压易变,进食、直立体位、吃奶时血压均升高,应更充分。
2
怎样判定收缩压和舒张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指动脉血压,如无特殊注明,均指肱动脉的血压。
收缩压:当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至收缩中期达最高值,此时动脉血压称收缩压。
舒张压: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下降,至心舒末期达动脉血压的最低值,此时的动脉血压称舒张压。
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脉搏压,简称脉压。
计量单位为1mmHg;1Kpa=7.5mmHg。
听诊器听到第一声搏动音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读数;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汞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读数。
3
如何取量血压时的体位?
血压测量最常采用的体位是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血压时气囊位置应该与右心房水平同高,坐位时右心房水平位于胸骨中部!第四肋水平。卧位时用小枕支托以使上臂与腋中线同高。
4
听诊器怎么用?
戴好听诊器,先触及肱动脉搏动,再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最强处,以每秒2~4mmHg左右速度放气,使汞柱缓慢下降,同时双眼平视汞柱所指刻度并注意肱动脉搏动音的变化。用一只手稍加固定,另一只手握输气球,关闭气门,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2.6-4.0kpa)。
5
血压记录有什么要求?
测压过程中血压计水银柱要保持垂直,读数时必须保持视线垂直于血压计刻度面的中心。当对患者进行数次测量时,第1次往往是较高的,因此每次测量血压至少测2次,中间间1分钟。取平均值作为受测者的血,如果两次测量值相差5mmHg,应再进行测量!计算3次平均血压值。
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单次记录血压值尾数应精确到2mmHg,即0、2、4、6、8mmHg。
6
下肢血压怎么测定?
患者取仰卧位,俯卧或侧卧位,露出大腿,将下肢袖带缠于大腿下部,其下缘距腘窝3-5cm,松紧以伸进二指为准,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腘动脉搏动处,左手固定。注意在暴露一侧下肢时,不要让卷起的裤脚压迫在上端,会影响所测得的血压值。一般可以使用下肢专用血压计。但有些科室可能不会常规备下肢专用血压计,我们可以选用袖带较宽的血压计,一般比普通上肢血压计袖带宽2cm左右。
①正常情况下,同侧下肢的血压比上肢高20~40mmHg。
②记录时,应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所测得的值是下肢血压。
③如果遇到比较肥胖的患者,血压计袖带的长度不够时,可以在袖带外包一宽布带,然后缠在所测血压的一侧肢体上。
有一些特殊病例的患者,必须监测下肢血压。美国心脏协会(AHA)第五次预防学术会议上提出,遇到50岁以上或冠心病中、高危人群应将测量四肢血压作为常规检查。而对于健康人也应在测量上肢血压的同时定期增加测量下肢血压,如发现上下肢血压差消失、变小或为负值的现象,应考虑周围血管疾病引起大动脉炎症、纤维化、粥样硬化、狭窄甚至闭塞。
7
儿童怎么测血压?
较大儿童仍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袖带宽度相当于上臂长度的2/3。先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以上约30mmHg,缓缓放气。
8
脉压增大的老年患者,如何测血压?
在具有脉压增大的老年患者,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搏动音有时不能听到,而在袖带继续放气时又重新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为听诊无音间歇。这种现象会低估收缩压。这可能是由于动脉内血压的波动引起,多发生于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在袖带充气之前将手臂抬高过头部30s,然后将手臂放到通常的位置继续测量,这种方法常常可以消除听诊无音间歇。
赞赏